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读一首好诗,应注意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18 08:32:36
读一首好诗,应注意什么
读一首好诗,应注意什么
个人觉得,读一首诗词,第一,要弄清字面的意思,(毕竟,这是诗词给你第一印象,你不知道诗句的意思字面感觉作者?)第二,要理解诗词创作的年代及背景,了解作者在当时什么样子的情况下创作了这首诗词.第三呢,要注意平仄的运用,诗词的对仗.
  下面是网上收集到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吧(语文周刊):
  阅读和欣赏怀古诗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王秀理
  怀古诗词,是歌咏古迹古事的诗词体.“古”是这类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是区别其他诗词的最主要的特征.在阅读和欣赏这类“特殊”的诗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怀古诗词是诗词而不是史.怀古诗词既然是歌咏古迹古事,它必须写历史事实,但怀古诗词虽写历史但不同于史书.周振甫在《诗词例话》中借用“米”做“饭”和酿“酒”的比喻,非常形象地说明“史”和“诗”的不同:“历史要注意时、地、人所构成的事件,要如实记载,所以,这里比做炊为饭,但不变米形;写诗也接触到时、地、人或事,但和历史不同,好比酿而为酒,酒的形质尽变”.周振甫用“米”比做史实,炊米为饭为史,酿米为酒为诗.他的比喻中包含这几层内容:第一、历史中事实虽经史家之手,但原形没变,它还是客观事实的复述,是客观实录,而怀古诗词则经过诗家的选择加工改造,变事实为己用,不但质变,有时形也变.第二、史是客观实录,要求切实可靠,因经史家之手,必然有史家自身的感受在里面,但史是主.诗则是一种形象思维,诗化史为形象,借史来寄托,是依托,表情为主.因此,阅读欣赏怀古诗词就和读史不同,我们不能用读史的眼光去读它.
  其次要弄清怀古诗词怀古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知道诗的本质是抒情,我们读史是为了了解历史,读怀古诗词则是通过史实去理解诗人想借史寄托什么,表什么样的情.文学是生活的产物,任何作品都是反映现实的,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仍然是自身生活的产物,带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时代性,因此怀古诗词抒发的思想感情实际是作者对现实关系的一种反映,他不会超越他所生活的时代,超越他生活圈子以外的内容.可见,怀古诗词虽是怀古,其实抒发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情.严有翼《艺苑》中说:“诗人用故事,往往借古喻今,有寄托,这样才有意义”.因此,怀古诗词,是用古事来反映今世,反映诗人自己的生活;用古人写今人,写诗人自己,怀古诗词抒发的是时代之情和个人之情.
  所以,在阅读和欣赏怀古诗词时,就要了解历史史料,必须对诗人所写的历史事实有清晰的认识,这是前提和基础.还要了解诗人所生活的时代特征,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他当时写作时的心理状态,这样在阅读时才能把“史”和“今”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从“古史”中去寻求“今”的痕迹.
  第三,怀古诗词是如何把“古”和“今”联系起来的.
  怀古诗词所抒发的感情大都比较复杂深厚,比如对国家、人生、个人遭遇的种种感触,而这种感情在当时不便明说,再加上诗词受到字数的限制,还有诗词语言的凝练性,诗意的含蓄,意象的模糊跳跃性,都阻碍了我们从怀古中对今的认识.那么怀古诗词是如何借史来抒发感情,表达寓意的呢?
  用比喻.以古事喻今世,以古人喻今人,喻自己,借对古事的看法来表达对今事的看法,借古人的遭遇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古人古事和今人今事之间有相同点或相似点,这是联系它们之间的纽带.如《蜀相》中诸葛亮所生活的时代和杜甫生活的时代相似,都有战乱;诸葛亮和杜甫的才情相似志向相同;两人遭遇也有相似点,都是自己的理想抱负得不到实现.所以杜甫通过缅怀诸葛亮,借诸葛亮来抒发诗人希望能像诸葛亮一样平定叛乱,但又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杜甫《咏怀古迹》之三写王昭君,明人王嗣爽认为:因昭君村而悲其人.昭有国色,而入宫见妒;公亦国士,而入朝见嫉,正相似也,悲昭而自悲也.不同时而同悲也.杜甫在这首诗里悲昭君的不遇,实际是自咏不遇.辛弃疾的《京回北固亭怀古》下片,写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北伐失败的故事.宋文帝派王玄谟进攻北魏,结果由于准备不足,料敌不明,而遭致惨败.而当朝宰相韩侂胄虽为北伐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充分准备,可是军事上的准备却明显不足,因此辛弃疾在这里用刘义隆的失败告诫南宋当权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切不可轻敌冒进,草率出兵,不要让“仓皇北顾”的悲剧重演.
  这三首诗词都是用古今的相同点.用古喻今,表达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对比.古人古事与今人今事构成相反或相对的关系,用古事来对比今事,用古人来对比今人,通过对比起到反衬的作用.如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则用周瑜年纪轻轻就成就一番伟业对比自己头发花白,却一事无成,构成得志与失意人物之间强烈的反比关系,反衬效果明显,抒发自己光阴易逝,大志难遂但又壮心不已的感慨.《京口北固亭怀古》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开疆拓土,造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刘裕是在贫寒、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逐渐壮大的,他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故土.无论是孙权或刘裕,都是从百战中开创基业,建国东南的,这和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于江左、忍气吞声的儒怯表现,是多么鲜明的对照!因此通过对比,借这些京口之地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隐约表达自己的抗敌救国的心情,表达对南宋苟安的不满.
  所以,阅读和欣赏怀古诗词,就要透过“古史”的信息结合诗人当时的时代、处境、经历、遭遇,用比喻和对比找出古今之间的联系,通过自己的想象联想,去体会诗人在史中对今事的寄托和情感的抒发.
  第四,历史内容的引出.历史不是凭空就想起来的.一般说来怀古诗词多开篇写眼前之景,景乃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关联,这就很自然地引出对历史的追怀.如杜甫的《蜀相》,前二联写他遍寻丞相祠堂,看到祠堂内外之景,一则表示草色莺声无人赏玩,见得祠堂寂寞,二则表示碧草黄莺都不管人事代谢,不解怀吊诸葛亮这样的古人.虽是写景,但已含思人的意思在里面了.这样由眼前之景过渡到下文对诸葛亮的赞叹,就很自然了.苏轼的《赤壁怀古》,开篇写赤壁的雄奇壮丽景色,赤壁很让人想起曾经在此发生的一场著名战役,而这场战役的主角是周瑜,因此由景引出所怀之人就水到渠成.《咏怀古迹》之三,第一句“群山万壑赴荆门”也是写景.所以由眼前之景引出对古人古事的追怀是一般怀古诗词大致的套路.我们在阅读时,要从景色中去寻找人物生活的痕迹,从对环境的描写中理解对感情的烘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