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政治 > 作业

《纯粹理性批判》名词解释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03/29 22:21:48
《纯粹理性批判》名词解释
弱弱的问:
《纯粹理性批判》邓译,第二版序中.什么是“知性”,什么是“理性”,什么是“直观”.
那么什么是“自在之物”呢!
《纯粹理性批判》名词解释
知性:康德说知性是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一种认知能力,我们中国人喜欢把这种认知能力叫作悟性.
理性:指在理论中依靠逻辑推理得到可靠结论,但不涉及逻辑推理的前提是否完备的问题.
直观:在康德哲学中,直观有两种特殊的涵义:①指“自在之物”作用于“自我”所引起的知觉和印象,康德称之为“印象”或“经验的直观”,他认为这是后天得来的感性认识.②指“自在之物”作用于“自我”之前就存在于“自我”之中的纯粹的形式,即时间和空间,康德称之为“纯粹直观”,或“先天的直观”,他认为这是不依赖于经验,并使“经验的直观”成为可能的基础或前提.
补充:
自在之物原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又译“物自体”或“物自身”.指认识之外的,但又绝对不可认识的存在之物.它是现象的基础,人们承认可以认识现象,必然要承认作为现象的基础的物自体的存在.自在之物作用人的感官,是人的感觉的来源,但感觉材料一经主体所具有的先天的时空形式的整理,就根本不可能是对自在之物的认识;先天的时空形式整理过的感觉材料再经认识主体所具有的先验范畴的加工而形成科学的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知识,但这种知识更不是对自在之物的认识,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性必然性是人的主体所能动地赋予的.这样,知识同自在之物之间就永远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康德看来,人们为了把自己的知识不断推向前进,最终是要在实践上日益趋向道德的目的,所以人必须努力追求对自在之物或物自体的知识,这时,自在之物就是人们出于理性的本性而设定的“理念”,即灵魂、宇宙和上帝.它们虽然不能被认识,却可以被信仰.康德承认自在之物是客观存在,这有唯物主义的因素,但他把自在之物作为人的认识能力所不能认识的、但又是存在的东西,又表明他哲学的不可知论、二元论,以及对宗教的妥协色彩.为我之物是指被认识了的事物.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批判康德自在之物后提出的与之相应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是不存在的,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可能能动地从事物的现象进到事物的本质,实现自在之物向为我之物的转化,人们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人们的社会实践不仅批驳了自在之物不可知的观点,而且证明了自在之物向为我之物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