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关于苏轼豪放及婉约的诗词 豪放和婉约派的各五首并且对每个风格有评注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3/29 13:42:53
关于苏轼豪放及婉约的诗词 豪放和婉约派的各五首并且对每个风格有评注
关于苏轼豪放及婉约的诗词 豪放和婉约派的各五首并且对每个风格有评注
豪放5首
  江城子
  密州出猎①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②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③亲射虎,看孙郎.④酒酣胸胆尚开张.⑤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⑥会挽雕弓如满月,⑦西北望,射天狼.⑧
  注释
  ①密州:今山东诸城. ②黄:黄犬.苍:苍鹰.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 ③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这里与下句“千骑”均指苏轼的随从. ④报:告、语.倾城:指全城观猎的士兵. ⑤孙权曾亲自射虎于凌亭,这里借以自指. ⑥节:符节.汉时冯唐曾奉文帝之命持节复用魏尚为云中太守.这里以冯唐自比,有不服老与赴边的两屋意思. ⑦会:当.如满月:把弓拉足,表示有力. ⑧古时以天狼星主侵掠,这里以天狼喻西夏.
  【品评】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当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
  壮的壮词.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苏轼对此也颇为自负,他在密州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就是指的这首词.
  水调歌头①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③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④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⑤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⑥
  【注释】
  ①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②丙辰:熙宁九年(1076).苏辙字子由. ③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⑤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⑦婵娟:月色美好.
  【品评】
  赏月诗词往往清逸孤寒,东坡这首词直如缥缈于云端,掩映于清辉之间.抒酒问月,有李太白酒仙遗风,一片奇趣横生.
  明月皎皎照彻天上人间,天上是孤寒一片,人间是相思无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圆缺,此事古难全”,已是豁达,但“但愿人长久,千里其婵娟”更至乐观诚挚,种种感情交融于月光之下,顿成千古绝唱.胡仔评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出,余词尽废.”
  念奴娇①
  赤壁怀古②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③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④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⑤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⑥
  【注释】
  ①又名《百字令》.双调,一百字,仄韵,多用入声.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浦圻县,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③千堆雪:流花千叠.④周瑜二十四岁为东吴中郎将,人称周郎.小乔为乔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为赤壁之战十年前事. ⑤“笑应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 ⑥酹:以酒洒地,用以敬月.
  【品评】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
  烟雨之中,坦坦荡荡一峭劲身影落落而行,何在等旷达洒脱!东坡好竹,字字句句便如峭拨修竹般一片疏影斑驳,不染俗尘,风起风住处,透出逍遥情致.
  满庭芳
  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这首词以议论为主,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同时也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从词中所表现的内容来看,它的写作年代当为苏轼谪贬黄州之后.此作情理交融,奔放舒卷,尽情地展示了词人在人生道路上受到重大挫折之后既愤世嫉俗又飘逸旷达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他宠辱皆忘、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词人以议论发端,用形象的艺术概括对世俗热衷的名利作了无情的嘲讽.
  婉约5首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
  宋神宗熙宁八年,即乙卯1075年,三十九岁的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本词是苏轼悼念亡妻王弗之作.
  王弗十六岁嫁于苏轼,天资聪颖、温良贤淑,见识广博,夫妻感情一向笃厚.但是,在她二十七岁时不幸于汴京(今开封)去世.次年归葬于故乡四川眉州.经过了十年宦海浮沉的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对亡妻深挚的怀念之情.
  首句“十年生死两茫茫”是从夫妻十年生死相隔、音容渺茫写起.十年来,阴阳两隔的夫妻,互相遥念,却各无消息.“两茫茫”表面看是写自己也写故去的妻子,实际上是写自己无边的惆怅和空虚的情怀.作为首句,为全文奠定下了伤悼的感情基调.作者无日无夜不在想念自己的妻子,即便是“不思量”,亡妻的形象却时时地在脑际闪现,难怪词人说“自难忘”.由此可见夫妻感情之深挚.如果说这是写生死分割时间之久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两句“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则是写分处两地,相距之遥了.当时的苏轼在密州(山东诸城),亡妻则葬在四川故乡,故曰“千里”,妻子孑然一身埋于坟茔,所以说“孤”.遥远又孤单,满腔的凄苦无法向亲人诉说.夫妻无法共话,不仅是因为千里相隔,更主要的是生死别离,无法超越.这是何等的无奈?!接下来笔锋一转,“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意思是:即使生死可以沟通,夫妻得以重见,又能如何呢?作者用假设的语言逼进一步:纵使相逢,大概妻子也不认得我了.在这妻子离开的十年里,苏轼与变法派的政见不合,被当权派排挤出京,先是任杭州通判,再移知密州.仕途的失意与生活的颠沛流离使他过早地容颜衰老,“尘满面,鬓如霜.”是作者对自己外貌的简括而有特征的勾勒.其中又暗含了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感.
  临江仙
  送王缄
  苏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此词将送别的惆怅、悼亡的悲痛、政治的失意、乡思的愁闷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词人极度伤感悲苦的心绪.词的上片写悲苦的由来、发展和不能自己的情状,下片写送别的情怀及内心的自我排遣.
  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 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以豪放派著称的苏轼,也常有清新婉丽之作,这首《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就是这么一首杰作. 这首词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例如上片结尾二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强自振奋.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
  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