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乐游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6 20:54:25
乐游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乐游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原文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编辑本段注音
  乐游原 lè yóu yuán
编辑本段注释
  1.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也就是说,乐游原本名“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据葛洪《西京杂记》载,“乐游原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又“风在其间,长肃萧然,日照其花,有光彩”,故名苜蓿为“怀风”,时人也谓之“光风”或称“连枝草”.可见,玫瑰和苜蓿都是乐游原上有特色的花卉和植物.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2.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3. 不适:不悦, 不快.
编辑本段译文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   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   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今天到了傍晚时,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坐上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这时望见将要落山的太阳,真是十分好看,可惜已近黄昏,不多时就要消灭了.   这首诗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现自己的感受.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这是迟暮者 对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编辑本段相关诗文
  玉溪诗人,另有一首七言绝句,写道是:“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渊〕宿,不放斜阳更向东!”那也是登上古原,触景萦怀,抒写情志之作.看来,乐游原是他素所深喜、不时来赏之地.这一天的傍晚,不知由于何故,玉溪意绪不佳,难以排遣,他就又决意游观消散,命驾驱车,前往乐游原而去.   乐游原之名,我们并不陌生,原因之一是有一篇千古绝唱《忆秦娥》深深印在我们的“诗的摄相”宝库中,那就是:“……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玉溪恰恰也说是“乐游原上有西风”.何其若笙磬之同音也!那乐游原,创建于汉宣帝时,本是一处庙苑,—应称“乐游苑”才是,只因地势轩敞,人们遂以“原”呼之了.此苑地处长安的东南方,一登古原,全城在览.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如若罗列,那真是如同陆士衡所说“若中原之有菽”了吧.至于玉溪,又何莫不然.可是,这次他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知此前提,则可知“夕阳”两句乃是他出游而得到的满足,至少是一种慰藉—这就和历来的纵目感怀之作是有所不同的了.所以他接着说的是:你看,这无边无际、灿烂辉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黄金世界的斜阳,才是真的伟大的美,而这种美,是以将近黄昏这一时刻尤为令人惊叹和陶醉!   宋祁的“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也有相似的意象!   可惜,玉溪此诗却久被前人误解,他们把“只是”解成了后世的“只不过”、“但是”之义,以为玉溪是感伤哀叹,好景无多,是一种“没落消极的心境的反映”,云云.殊不知,古代“只是”,原无此义,它本来写作“祗是”,意即“止是”、“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别家之例,且置不举,单是玉溪自己,就有好例,他在《锦瑟》篇中写道:“此情可待(义即何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其意正谓:就是(正是)在那当时之下,已然是怅惘难名了.有将这个“只是当时”解为“即使是在当时”的,此乃成为假设语词了,而“只是”是从无此义的,恐难相混.   细味“万树鸣蝉隔断虹”,既有断虹见于碧树鸣蝉之外,则当是雨霁新晴的景色.玉溪固曾有言曰:“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大约此二语乃玉溪一生心境之写照,故屡于登高怀远之际,情见乎词.那另一次在乐游原上感而赋诗,指羲和日御而表达了感逝波,惜景光,绿鬓不居,朱颜难再之情—这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若将这种情怀意绪,只简单地理解为是他一味嗟老伤穷、残光末路的作品,未知其果能获玉溪之诗心句意乎.毫厘易失,而赏析难公,事所常有,焉敢固必.愿共探讨,以期近是.
编辑本段思想感情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这首诗就很好的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有人认为夕阳是嗟老伤穷、残光末路之感叹;也有人认为此为诗人热爱生命、执着人间而心光不灭,是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千百年来,此两种观念争论不休,莫衷一是.
编辑本段古诗赏析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抑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幼时读李义山这首《乐游原》,便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却不知为何.现在回头想想,应当是因诗的意象使内心产生共鸣,从而由内至外心生出一种孤傲、寂寞、寥落之感,但是内心又还有所向,有所托.总而言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   这仅是我个人的看法,而一些专家品读此诗时,则是说从诗中看到了灰色的朦胧,看到了逐渐黯淡的夕阳.不知李商隐是在哀叹自己的不得意,还是在哀叹唐王朝的日暮途穷.   由此得出的义山诗境显然低沉了许多,既没有初唐时代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时那样雄浑慷慨而又意气风发,也没有杜甫“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沉郁顿挫和悲凉…   但我仍是觉得诗中又隐隐留下了美丽的向往与希望的影子.   难道此诗尽可使心境不同的读者读出不同的感情吗?若是如此,真可算是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了!   无怪周汝昌先生赏析这首诗时动情地说:“你看,这无边无际、灿烂辉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黄金世界的斜阳,才是真的伟大的美,而这种美,是以将近黄昏这一刻尤为令人惊叹和陶醉!我想不出哪一首诗也有此境界.”
编辑本段乐游原简介
  乐游原,是位于西安市南郊大雁塔东北部、曲江池北面的黄土台塬.塬面长约4公里,宽200-350米,高出两侧平地10-20米,最高处海拔467米.   乐游原实际上是由于河流侵蚀而残留在渭河三级阶地上的梁状高地.乐游原的南面有大雁塔、曲江池,上有青龙寺遗址,遗址内还建有空海纪念碑、纪念堂,种植着多株名贵樱花,是人们春游踏青的好去处.   乐游原得名于汉代.早在2000多年以前的秦汉时代,曲江池一带就以风景秀丽而负有盛名.汉宣帝时,这里被称为乐游苑.一次,汉宣帝偕许皇后出游至此,迷恋于绚丽的风光,以至于“乐不思归”.后来在此处建有乐游庙,乐游原就以庙得名.      玉溪诗人,另有一首七言绝句,写道是:“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渊〕宿,不放斜阳更向东!”那也是登上古原,触景萦怀,抒写情志之作.看来,乐游原是他素所深喜、不时来赏之地.这一天的傍晚,不知由于何故,玉溪意绪不佳,难以排遣,他就又决意游观消散,命驾驱车,前往乐游原而去.   乐游原之名,我们并不陌生,原因之一是有一篇千古绝唱《忆秦娥》深深印在我们的“诗的摄相”宝库中,那就是:“……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玉溪恰恰也说是“乐游原上有西风”.何其若笙磬之同音也!那乐游原,创建于汉宣帝时,本是一处庙苑,—应称“乐游苑”才是,只因地势轩敞,人们遂以“原”呼之了.此苑地处长安的东南方,一登古原,全城在览.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如若罗列,那真是如同陆士衡所说“若中原之有菽”了吧.至于玉溪,又何莫不然.可是,这次他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知此前提,则可知“夕阳”两句乃是他出游而得到的满足,至少是一种慰藉—这就和历来的纵目感怀之作是有所不同的了.所以他接着说的是:你看,这无边无际、灿烂辉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黄金世界的斜阳,才是真的伟大的美,而这种美,是以将近黄昏这一时刻尤为令人惊叹和陶醉!   我想不出哪一首诗也有此境界.或者,东坡的“闲庭曲槛皆拘窘,一看郊原浩荡春!”庶乎有神似之处吧?   可惜,玉溪此诗却久被前人误解,他们把“只是”解成了后世的“只不过”、“但是”之义,以为玉溪是感伤哀叹,好景无多,是一种“没落消极的心境的反映”,云云.殊不知,古代“只是”,原无此义,它本来写作“祗是”,意即“止是”、“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别家之例,且置不举,单是玉溪自己,就有好例,他在《锦瑟》篇中写道:“此情可待(义即何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其意正谓:就是(正是)在那当时之下,已然是怅惘难名了.有将这个“只是当时”解为“即使是在当时”的,此乃成为假设语词了,而“只是”是从无此义的,恐难相混.   细味“万树鸣蝉隔断虹”,既有断虹见于碧树鸣蝉之外,则当是雨霁新晴的景色.玉溪固曾有言曰:“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大约此二语乃玉溪一生心境之写照,故屡于登高怀远之际,情见乎词.那另一次在乐游原上感而赋诗,指羲和日御而表达了感逝波,惜景光,绿鬓不居,朱颜难再之情—这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若将这种情怀意绪,只简单地理解为是他一味嗟老伤穷、残光末路的作品,未知其果能获玉溪之诗心句意乎.毫厘易失,而赏析难公,事所常有,焉敢固必.愿共探讨,以期近是.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商隐,男,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 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或博爱县),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进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 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有《李义山诗集》.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 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