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中一次多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31 18:51:18
兰亭集序中一次多疑
《兰亭集序》中,课后习题原题

《兰亭集序》练习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C.夫人之相与(交往)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2.下列句子中“一

《兰亭集序》中所有的词类活用有哪些?

词类活用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贤,贤德之人.均是形容词作名词.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数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③齐彭殇为妄作.齐,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

兰亭集序中所的用法

所:····的事物或人比如当其欣于所遇:···的事物所遇的意思就是所遇到的所接触到的事物

英语中“值得怀疑的”和“多疑心的”单词是否用两个单词表达,suspicious和doubtful怎样区分,

suspicious和doubtful都具有双重意思,既可以表示主动(怀疑别人),也可以表示被动(可疑的).二者的区别很少,几乎是可以通用的.如果非要说他们之间的不同,那就是suspicious多侧重

兰亭集序中什么原因时作者觉得“信可乐也”

因为作者可以和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再这样一个好天气里饮酒作诗所以“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中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是什么?

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后人以启迪、思考.

《兰亭集序》中.

读通即可,不必要强求这点差异,“用来……”也可以解释得通.所以才会众说纷纭.所以兴怀:之所以发生感慨.就是“……的原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即使时代会不同,世事会变化,但人们抒发情怀的原因

兰亭集序中“死生亦大矣”何字表判断?

死生亦大矣“亦”表判断

兰亭集序 中 “觞”怎么读

觞觞shāng(形声.从角,伤(shāng)省声.金文从“爵”.本义:古代盛酒器)同本义[drinkingvessel]觞,爵实曰觞,虚曰觯.——《说文》请行觞.——《礼记·投壶》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

谁知道兰亭集序中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

(1)否定虚无主义人生观——“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2)写作动机——“后之览者,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中所有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一)之(1)动词,往,到达.例:所之既倦.(2)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例:以之兴怀.(3)结助,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夫人之相与.(4)结助,定语标志.例:极视听之娱.(5)音节助词,衬足

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一觞一咏”中,

1、一觞的一是“喝一杯”2、一咏的一是“吟一句”3、连起来就是喝一杯酒吟一句诗再问:我只是问“一”的意思...再答:-.-喝一杯和吟一句再问:是一点,少量的意思还是一边...一边....再答:一边..

兰亭集序中“之”的解释

(1)动词,往,到达.例:所之既倦.(2)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例:以之兴怀.(3)结助,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夫人之相与.(4)结助,定语标志.例:极视听之娱.(5)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例:暮春之

《兰亭集序》中,要求背诵的重点句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兰亭集序中 不知老之将至

这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取独吧我们上次月考就有这个用法--

兰亭集序中一些字词问题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盛大.2、俯察品类之盛:繁多.3、所以游目骋怀可以解释为“用来”,单独解释是这个意义,翻译的时候可以翻译作”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