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郑和下西洋,总是选择冬季从我国出发,夏季返回的原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2 22:27:26
分析郑和下西洋,总是选择冬季从我国出发,夏季返回的原因.
郑和下西洋路线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郑和在公元1414年(永乐十二年)由

明朝的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为什么安排在冬季起程,夏季返航

这和季风有关,冬季吹北风,向南刮,船可顺风而行;夏季吹南风,向北刮,船亦可顺风而行.这是自古以来航海家与船家必备的知识.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究竟是1405年6月还是冬季?

是1405年农历6月.不是冬季.第一次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朱棣下旨,令郑和组织船队下西洋.他与王景弘率领船队,从南京龙江港起航,经江苏太仓刘家河编队集结出海,驶向福建长乐县太

郑和下西洋为什么都选择秋冬出发,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

一、印度洋环冬天受大陆高压的影响,逆时针方向流动,选择秋冬出发是出于季风的洋流方面的考虑.二、原因1明朝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2明太袓全力支持3当时造纸,罗盘针的出现,航海技术进步4当时明与南亚、东

郑和下西洋是怎么回事?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有苏州

郑和下西洋几次?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由苏

明朝的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为什么安排在冬季启航,夏季返航?

因为冬季刮北风,郑和出发往南走,正好一路顺风.夏季刮南风,郑和返航往南走,正好一路顺风.

明朝的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为什么安排在冬季启航,夏季返航呢?

这要结合地理知识,“西洋”一带属季风气候,冬天挂冬季风,是往南吹的,当然要靠风力远航了;夏季同理

为什么明朝航海家郑和,每逢下西洋必安排在冬季启程、夏季返航?

冬天的时候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此时出海便於航行;夏季的时候夏季风由海洋吹响陆地.

为什么明朝大航海家郑和,每逢下西洋必安排在冬季启程、夏季返航?

这是因为贸易风,也叫信风的存在.冬季偏北风,夏季是东南分.船要借助风力.

郑和几次下西洋

郑和七次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定义:  自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受朝廷派遣,率领规模巨大的船队七次出海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同南洋、印度洋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友好和平交流.  概况  1

评述(郑和下西洋)

解题思路:本题借助于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从中外比较的角度,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的原因、背景、目的、贸易特点和结果的理解和认识。本题只有C项是不正确的。解题过程:答案:C最终答案:略

郑和下西洋多少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时间为1405-1433

郑和下西洋是什么

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朝初期郑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

明朝郑和曾七次下西洋,他总是选择冬季从我国出发,夏季返回,为什么?

印度洋地区的季风.冬季为东北,夏季为西南.来去顺风.

郑和下西洋是从多少年到多少年之间?

明成祖时,郑和七下西洋,分别是永乐三年(1405)、五年(1407)、六年(1408)、十年(1412)、十九年(1421)、二十二年(1424),航行时间一到二年不等.其中明成祖的继位者明仁宗朱高炽

从郑和下西洋的作用角度说明为什么各地人民纷纷纪念郑和下西洋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具体干过很多事儿:1.调节国家矛盾,维护世界和平(暹罗很苏门答腊)2.收拾拦路打劫.3.带其他国王到中国观光(肃苏禄国代表团,国王亲自带队,总计人数三百四十余人,吃了一个月才回去).

郑和下西洋英文

ZhenghewenttotheIndianOcean.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