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居民历史小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31 01:54:48
原始居民历史小故事
七年级上册历史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所作出的两项世界性的贡献吗?

距今大约七千年前,在长江流域,生活着河姆渡人,他们种植水稻,住在干栏式房子里.使用磨制石器、耒耜等生产工具.饲养家畜,过着一种定居生活.他们还制作陶器,有爱美之心--戴着玉器.制作骨哨这样的原始乐器,

历史初一题出土前石器和彩陶与原始居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石器作用兼有兵器与工具双重职能.陶器

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其中介绍错误的是:

A因为半坡聚落是黄河流域原始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读了下面这篇文章之后,你就知道了.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现存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半坡聚落是黄河流域原始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遗址

历史半坡原始居民与北京人相比有什么进步

一、半坡:(1)农业:①他们已经种植粟(我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②他们种植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并打猎、捕鱼.(2)手工业:制造“彩陶”.(3)生活情况:房屋为“半地穴式房屋”(北方房屋特点)

编历史小故事,高手进.注意是原始时期到秦朝之间的时间内的

“南辕北辙”这则成语的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魏策四》,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

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陕西西安的半坡人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共同点

不同:1.半坡人种粟.而河姆渡人种水稻.2.半坡原始遗址则出土了用以捻线的石制陶制纺轮.从半坡陶器底部发现的麻布印痕分析.当时最细的线纹直径0.5毫米.已和今天的线差不多.半坡居民使用原始的织机.织成

初一历史 超简单!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在什么流域?例:元谋人生活在

元谋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北京人生活在黄河流域.山顶洞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大汶口人生活在黄椎流域.

关于历史小故事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

现代历史小故事

1950年10月,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毛岸英】在家中遇到了准备出征的彭德怀,便要求入朝参战,并得到毛泽东支持.随后,他到志愿军司令部任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除了彭德怀等几人了解他的身世,其他人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吃上米饭的历史证据是什么

在河姆渡遗址普遍发现稻谷遗存,有的地方稻谷、稻壳、茎叶等交互混杂,经鉴定,主要属于栽培稻籼亚种晚稻型水稻.所以可以知道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吃上了米饭

推测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

不同:1.半坡人种粟,而河姆渡人种水稻.2.半坡原始遗址则出土了用以捻线的石制陶制纺轮.从半坡陶器底部发现的麻布印痕分析,当时最细的线纹直径0.5毫米,已和今天的线差不多.半坡居民使用原始的织机,织成

关于北京人,半坡居民等的历史小故事 500字

半坡人居住的地方,用今天的话,应该叫半坡村.无论是方形的还是圆形的房屋,多为半地穴式房屋,而且以小屋居多,大屋仅一座,位于中央,小屋围大屋而筑.这种环形布局,不会是无意识的,明显地体现着团结向心的一种

隋朝历史小故事

“如挂角”的典故,说的是隋朝李密的故事,他曾做过瓦冈山反隋义军的首领.李密,字法主,京兆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祖上是北周和隋朝的贵族.李密少年时代,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

解题思路:你是个好问的学生。所谓干栏式房屋,就是把底层架空的住宅。干栏式房屋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既通风又防潮,这一建筑形式最常见于气候潮湿的地区。这种建筑形式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原始居民的食物变化?

北京猿人:采集、狩猎.半坡原始居民: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种植水稻,发展原始农业

原始居民的食物?

北京猿人:采集、狩猎.半坡原始居民: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种植水稻,发展原始农业

半坡原始居民 急用

半坡遗址位于西安市以东,是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遗址是1953年春在灞桥火力发电厂施工中偶然发现的.现存面积约5万平方米,分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3个部分.发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