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沉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11:34:52
地基沉降
什么是地基沉降计算深度

地基沉降计算深度,是由竖向附加应力和土的自重之比确定.对于一般粘性土,当地基某深度的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之比等于0.2时,改深度范围内的图层即为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对于软粘土,则以地基某深度的附加应力与自

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时,如何确定计算深度?

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箕地基最终沉降量时如何确足计箕深度分层总和法是在计算时应先按基础荷载、基底形状和尺寸、以及土的有关指标确定地基沉降计算再问:深度咋算?咋确定哈?

地基的最终沉降量是指什么的沉降量

瞬时沉降瞬时沉降是紧随着加压之后地基即时发生的沉降,地基土在外荷载作用下其体积还来不及发生变化,主要是地基土的畸曲变形,也称畸变沉降、初始沉降或不排水沉降固结沉降是由于荷载作用下随着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

《土力学地基基础》中,名词(地基最终沉降量)是什么意思?

就是地基沉降到1毫米以下时的极限状态.

沉降观测每日沉降量限值是多少?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

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量的原理是什么 求正确答案

假设基底压力为线性分布附加应力用弹性理论计算侧限应力状态,只发生单向沉降只计算固结沉降,不计瞬时沉降和次固结沉降将地基分成若干层,认为整个地基的最终沉降量为各层沉降量之和:

沉降观测的沉降量如何计算

后面的沉降量呢,(因为你在建筑物上预埋了观测点)反以可以根据永久水准点的标高跟你在建筑物上所预埋的点的变化差异来算出来的追问: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希望对朋友有用:对被观测物体的高程变化所进行的测量.沉降观测应根据建筑物设置的观测点与固定(永久性水准点)的测点进行观测,测其沉降程度用数据表达,凡三层以上建筑、构筑物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人工、土地基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设置不受建筑影响的固定点和观测点,定期对观测点的标高进行测量即可.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在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时,地基规范上要求乘以一个经验系数,经验系数又是根据压缩模量的当量值来确定的,我的问

哈哈哈哈……经验系数……记得编写地基基础规范的专家给我们上课的时候,讲了一个故事:某北京设计院做一个项目,算下来沉降10cm,但是所有有经验的工程师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这种房子这种基础形式,沉降量就应

什么是沉降差

沉降差是相邻独立基础沉降量之差.框架结构和地基不均匀、有相邻荷载影响的高耸结构基础,变形由沉降量控制.

为何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先要计算土中的自重应力?

土体现在所受到的应力减去自重应力,就是附加应力,附加应力才会引起土体的沉降.附加应力是两个应力之差,被减数就是自重应力,所以要先计算自重应力.

若基底压力P不变,增大基础埋置深度D,土中的附加应力将____,地基的沉降也将____

若基底压力P不变,增大基础埋置深度D,土中的附加应力将_增大_,地基的沉降也将_降低_原因如下:当基础埋置深度增加时,其地基土的变形模量随深度增加,沿荷载对称轴上的应力z有增大的现象,这已被理论和实践

地基施工中桩基沉降怎么计算?

对于单柱单桩、双桩、单排桩、桩距大于6倍桩径的疏桩基础,其沉降不能采用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桩基新规范(JGJ94-2008)在肯定mindlin方法可以计算沉降的前提下,指出地基规范及上海规范Ge

沉降菌的定义

用标准提及的方法收集到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速求地基沉降如何观测?

就是以一个基准点(建筑影响之外的点,一般在工地内设置),分时段观察基础同一个点的标高变化,观测时间好像是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两年,用的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应该都可以,就是需要精度高点.再

建筑物沉降观测的目的是什么?减小地基沉降的措施有哪些?

建筑物沉降观测的目的是发现不正常的沉降,例如不均匀沉降.减小地基沉降的措施有:1、防止地基灌水2、做好钎探工作3、按要求进行观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使用时注意上下水漏水问题.

一块边长为a的方形基础和一块边长为2a的方形基础,高度相同.比较地基沉降量和地基极限承载力pu.并解释原因.

a,地基承载力低2a.地基极载力高,考虑宽度修正.因为地基承载力是根据压力泡占1/4基础宽确定的a.沉降小-----2a.沉降大,因为基础下面土的附加应力衰减慢,压缩层厚我只能简单说一下结论,详见地基

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点怎么设?

分层沉降观测应从基坑开挖后基础施工前开始,直至建筑竣工后沉降稳定时为止.  分层沉降观测点应在建筑地基中心附近2m×2m或各点间距不大于50cm的范围内,沿铅垂线方向上的各层土内布置.  点位数量与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