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06:20:29
孝文帝
历史上怎么评价孝文帝的?

孝文帝一生勤学,喜好读书,手不释卷.性又聪慧,精通五经,博涉史传.善谈《庄子》、《老子》,尤其通晓佛教义理.舆车之中,戎马之上,都不忘讲经论道.博学多才,擅长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

孝文帝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怎么评价孝文帝?

1.改革前以畜产品为主,改革后学会了农业生产技术,使农产品成为他们主要的粮食.2.改革前后后在生产技术上和生活习俗上进行了完善,促使了民族融合,使得汉族文化得以推广.3.改革前在人们思想上没有尊老,养

北魏孝文帝是谁?回答准确!

拓跋宏(后改姓元)(467-499)北魏孝文帝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是西北方各

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

改革概述  孝文帝改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范围极其广泛,内容也极为丰富.总体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第一,推行均田制.在均田制的同时又颁布了与之相联系的三长制和租调制.均田制使农民分得了一定数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制定官吏俸禄制,北魏官吏旧无俸禄,中央官吏按等级得到战争中获得的财物和劳动人口,地方官只要上交一定数量的租税和绢帛等实物,就可以任意搜刮百姓,结果吏治黑暗,贪污成风,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直接威

评价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锐意改革,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再问:他的过失呢?再答:个人认为使鲜卑族消亡,因为改

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第一,推行均田制.在均田制的同时又颁布了与之相联系的三长制和租调制.均田制使农民分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将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成为国家的编户,保证了地主们的基本利益及土地私有制.而租调制则相对减轻了农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鲜卑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民族,拓跋部是鲜卑族活动在大兴安岭北端东麓一带的一个分支.拓跋部不断南迁,在西晋时,部落首脑拓跋猗卢因为帮助当时统治者抗击刘渊、石勒有功,被封为代王,建立了代国.但不久,代

北魏时期的历史 孝文帝

你想问孝文帝改革的是吧一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杜绝官吏贪赃枉法二颁布均田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保证了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三迁都洛阳.加强了对中原的统治四学习汉族文化,仿照汉人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

学习孝文帝什么精神

学习他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499)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他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

北魏孝文帝改革消极作用

对人口流入地来说,知识是第一生产力,一方面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但同时由于外来人口的增加会出现人口过分拥挤的问题,伴随而来的就是一些环境问题,还有交通堵塞等等问题.对人口流出地来说,对当地的经济发展

孝文帝改革中北语是指什么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北语”是指“鲜卑语”.北魏孝文帝在改革中为了促进民族融合,提出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汉姓、定族姓、迁都洛阳等,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

孝文帝迁都的原因

第一,与倾慕汉族文化有关.孝文帝拓跋宏受过良好的汉文化教育,对汉民族的文化极其崇拜.他从小由其祖母冯太后抚养,冯太后是汉族人,知书达理,聪明果断,曾执掌北魏大权二十多年,她参照汉族的文化制度,颁布了许

你怎样评价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改革使北魏政治、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创造了和平的环境,各族人民交往频繁,使民族融合步伐加快、为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使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封建化.看到了吧,分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及军

北魏孝文帝的名字

姓名:拓跋宏后自改元宏无字一说表字伯広(野史记载可能不准)鲜卑族谥号大魏高祖孝文皇帝在位28年年号:延兴,承明,太和纯手工

评价孔子,孝文帝,汉武帝

解题思路:您好,首先对您勤学好问的精神表示欢迎,希望解答使您满意。解题过程:孔子作为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以“仁”来调和人际关系,开启了中国平民教育的先河,我对孔子的评价主要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间

公元467年10月13日,拓跋弘长子拓跋宏出生于平城.公元469年,年仅两岁的拓跋宏被立为太子.公元471年,拓跋宏袭皇帝位.公元476年,拓跋弘被冯太后毒死.公元484年,拓跋宏下令实施“俸禄制”.

东晋孝文帝历史简介

东晋没有孝文帝,只有孝武帝.北魏才有孝文帝.东晋孝武帝司马曜(362—396),字昌明,晋简文帝司马昱第六子,李陵容所生,372年至396年在位,东晋的第九任皇帝.司马曜四岁时被封为会稽王,372年被

孝文帝改革的特点

为了革除鲜卑旧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顺应历史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