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炭点燃后缓缓插入集气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8 01:29:49
木炭点燃后缓缓插入集气瓶
在进行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何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并使燃着的木炭和铁丝保持在集气瓶中央

/>答案:为了使瓶内氧气充分燃烧现象明显分析: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氧气大,沉在瓶底部,从上向下缓缓伸入可以使木炭和氧气充分接触;如果立即伸到底部,二氧化碳会把上部的氧气排出集气瓶,木炭被二氧化碳包围,立

初三红磷燃烧实验,点燃红磷,立即插入集气瓶把塞子盖紧,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后,观察到的现象?原因是?如果

红磷燃烧放出热量,发出黄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温度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发现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而且倒吸进去的水约占空气体积的1/5;原因是红磷将集气瓶中空气里的氧气反应完后剩下的气体体积小于

硝酸钾硫黄木炭粉点燃后的化学式

2KNO3+S+3C====K2S+N2↑+3CO2↑硝酸钾分解放出的氧气,使木炭和硫磺剧烈燃烧,瞬间产生大量的热和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由于体积急剧膨胀,压力猛烈增大,于是发生了爆炸.据测,大约每4

木炭和氢氧化钠溶液点燃后的反应?

就是木炭能燃烧呀再问:有什么现象再答:发出淡黄色火焰

点燃火柴后,铁丝插入集气瓶内要适宜的时刻,为什莫

火柴将燃尽时,插入集气瓶中.因为,过早插入集气瓶中,火柴的燃烧会消耗瓶内大量的氧气,待铁丝燃烧时,氧气不足.

木炭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一开始就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下部,会出现什么后果?为什么?

烧得旺点罢了,没什么太剧烈的现象、再问:不是吧再答:怎么?再问:他问为什么好吧再答:……再答:会马上熄灭。再答:红热的木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因为比氧气重,因此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排出,燃着的木炭因缺氧而熄

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水,.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木炭后,立即深入瓶中.待木炭熄灭.观察

点燃燃烧匙内的木炭后,立即深入瓶中.待木炭熄灭这时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氧气导致瓶内的气压减小从而引起集气瓶内外压强差,所以打开弹簧夹后水进入集气瓶中

把后热的木炭插入成有氧气的集气瓶当中时 为什么要有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使其与氧气充分接触由于氧气有助燃性,会使木炭燃烧剧烈,缓慢插入可防止复燃的火苗烧伤手指;也为了防止温度升高过快导致氧气溢出

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探究中,用木炭代替红磷,在燃烧匙内盛过量木炭,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木炭火

如果是初三化学,那么我们不考虑2C+O2=2CO的反应,所以所有的C反应时都是遵守C+O2=CO2,则最后生成的产物是气体CO2,自然水就不能倒吸,因为气体体积没有改变,而且CO2不是极易溶于水,所以

木炭缓慢插入氧气集气瓶中的原因

是为了验证氧气是助燃的气体.漫漫的伸入就是为了看到木帮在氧气和空气中亮度的不同.,.在空气中只是一般发光,.在氧气中会发出亮光

为什么测定空气中含量时,红磷要快速插入集气瓶.而铁丝或木炭燃烧时要缓慢插入集气瓶?

不是,是因为红磷燃烧会发出大量的白烟.如果缓慢放入,在放入过程消耗氧气,生成的白烟又飘散到空气,会影响结果.铁丝慢慢插入氧气,是为了让火柴烧完.这样就不会影响结果,同时也让铁丝燃烧的面积增大

用止水夹夹住胶管,点燃木炭,充分燃烧后,待广口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题目不完整如果广口瓶中有氢氧化钠溶液,那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液体会倒吸入广口瓶中如果广口瓶中没有液体,虽然木炭燃烧消耗了氧气,但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也是气体,所以广口瓶中压强变化不大,打开止水夹后,

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慢插入集气瓶中?

如果太快的话会带动气流,一部分空气就进入集气瓶,使瓶内气体成分改变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是一个放热反应,为什么木炭燃烧时必须先引火点燃?点燃后停止加热,木炭能够继续燃烧吗?为什么?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属于放热反应;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所以木炭燃烧时必须先引火点燃;木炭与氧气的反应是个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能够维持反应的进行,所以点燃后停止加热,木

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

剧烈燃烧就是这样没有了

做木炭在氧气燃烧的实验时,开始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下部会出现什么后果?为什么?

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比氧气大,生成后留在集气瓶中,木炭快速深入可能被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熄灭.应该是从瓶口慢慢地伸入瓶底..

铁在氧气中燃烧,点燃火柴后铁丝插入集气瓶内的适宜时刻和方法是?

引燃的火柴已烧到铁丝处,再放入,原因就是引燃铁丝咯,因为铁丝难燃烧

6.6克木炭在标准状况下的VL氧气中点燃,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过氧化钠

C+O2--->CO+CO2;CO2+Na2O2--->Na2CO3+(1/2)O2n(C)=6.6/12=0.55moln(CO2)=7/28=0.25moln(CO)=0.55-0.25=0.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