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与地平的夹角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2 20:33:30
黄道与地平的夹角
黄道和白道的夹角是否随时间变化?

这个角度在18°17′到28°35′之间周期性变化.因为黄道和白道的交点变化的很快.大约19年就可以变化一周.设想一下,如果黄白升交点和春分点(黄赤升交点)重合,此时白赤交角就是两者的叠加;黄白升交点

关于北纬40度冬至日太阳与地平面夹角

冬至日地球是在近日点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和北纬40度差了63度26分南回归线是90度夹角那么北纬40度应该是26度34分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关系?

黄道面与赤道面夹角为23°26',称为黄赤交角.因为有了黄赤交角,地球才有了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地球的自转轴与其公转的轨道面成66°34′的倾斜.地球的自转同它公转之间的这种关系,天文学和地理学上通常用

黄赤交角是指赤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那赤道与黄道面的夹角,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分别是什么角

地球公转轨道面就是黄道面所以赤道与黄道面的夹角也就是黄赤交角,地轴与赤道面垂直,与黄道面的夹角是黄赤交角的余角

太阳赤道面与黄道夹角是7°还是0°

太阳赤道面和黄道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接近于零度.再问:可是为什么电脑上看有人说是7度呢

北纬40度冬至日太阳光与地平面夹角

90-(40+23度26分)=26度34分

赤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是多少?

23°26'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也称为太阳赤纬角或黄赤大距.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赤交角为约为23°26'.黄赤交角并不是一直不变的,它一直有着微

若地轴与黄道面夹角变大,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怎么样变化

黄赤交角就会变小(你画一个图一看就明白,他们两者是互余的)然后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粗略分析夏季变小,冬季变大,(抓住同一时刻太阳高度沿直射点向两侧递减的规律)昼夜都变长(也得分时间)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的度数,

第一你要清楚黄赤交角的概念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目前度数是23度26分.赤道平面是地球自转形成的,黄道平面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的轨道平面.第二你要清楚地轴和赤道的关地轴永远垂直赤道如果这

黄赤交角的大小与地轴和黄道面夹角的关系是?与回归线的关系是?与极圈的关系是?

黄赤交角的度数是23°26′,地轴和黄道面夹角的的度数是66°34′,二者的关系是互余;回归线的度数是23°26′,黄赤交角的度数与回归线的度数在数值上相等;极圈的度数是66°34′,黄赤交角与极圈的

夏至日北京时间下午1时整,某人在某地观测到旗杆影长最短,测得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为73.5度求该地纬度

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纬23度26分所以90-73.5=16.5是此地与北纬23度26分的纬度差可以是在其北那就是16.5度+23度26分也可以在其南那就是-16.5度+23度26分

2005广东高考,21)如果地球的黄道面与赤道面夹角为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如果地球的黄道面与赤道面夹角为0°,那么太阳的直射点永远在赤道上,所以全球昼夜平分,故选A

什么时候黄道与赤道面夹角为23.5度

一直是.在天文学上,把空间中与地球的公转轨道面重合的平面叫做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重合的平面叫做赤道面.地球自转轴与赤道面成直角相交,赤道面与黄道面相交成23°27′.这个角叫做黄赤交角.根据一百多年来

如果地球的黄道面与赤道面夹角为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当黄赤交角变为0度时,地球直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太阳一直直射在赤道,各地不再有昼夜交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也不会再有四季的更替,热带在赤道上,寒带在两极,其余均为温带.所以1正确,一地的温度受多种条

什么时候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夹角最大

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夹角称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就某一天而言,正午时分,也就是地方时12:00时,这个角最大,此时的太阳高度也称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的不同时段,你会发现,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也在变

为什么白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夹角却是定值?

你对进动的理解有误.进动是针对自转说的.是指自转轴角度发生变化.并不影响公转.公转轨道,特别是公转轨道平面是不会变的.所以地球进动影响的只是赤道平面,月球进动影响的是月球赤道平面.而白道与黄道是月球和

假如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变小,地球的五带范围会怎样变化?

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和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和寒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

地轴如果和黄道平面的夹角改变,例如变成80°,会有什么结果?

回归线变成南北纬10°,极圈变成南北纬80°,热带和寒带缩小,温带扩大,四季没有现在分明,全球气候发生变化,总体来说应该是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