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物理 > 作业

初三上学期物理期中复习总结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物理作业 时间:2024/06/16 23:44:10
初三上学期物理期中复习总结
就是要好多好多老师讲的笔记
初三上学期物理期中复习总结
初三期中复习总结
10.1 机械能
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能量是描述物体做功本领的物理量,“能够做功”不一定正在做功,可能正在做功,也可能没有做功,但只要它能做功,就具有能量.例:举高的重锤在空中静止不动,它虽然没有正在做功,但当它下落时,可将木桩打入地下而做功,所以它具有能量.(注:物体做功过程的实质是能的转化过程.)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具有能的物体一定正在做功 B、物体具有的能越大,它做的功越多
C、 物体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量就越大 D、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量就越大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
※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h
①将质量不同的小球从斜面同一高度滚下,木块被撞
得越远,说明小球的动能越大→数据(略)→ 结论:
在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具有的动能越大.
②将同一小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木块被撞得越远,说明小球的动能越大→数据(略)→结论:在质量一定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所以,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比较物体动能大小的依据)
①此实验中,通过木块被撞后运动的距离的大小反应小球具有的动能的大小.
注: ②在步骤①中,让小球从斜面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使小球撞击木块前的速度相同;在步骤②中让小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的目的是:使小球撞击木块前的速度不同.
3、重力势能: →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
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因素的实验:练习册 P3 19题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具有机械能的几种情况(略)
C
B
A
例2、滚摆下降过程中动能___,重力势能___, 能转化为 能;上升过程中动能___,重力势能___, 能转化为 能.(1、2、5、6填“增大”或“减小”)
例3、单摆:
A→B:动能__,重力势能__, 能转化为 能.
B→C:动能__,重力势能__, 能转化为 能.
说明:在滚摆和单摆中,都由于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所以机械能减小,因而在上升过程中转化成的重力势能减小,故每次上升的高度都减小,最后会停止.但如果忽略空气阻力,由于机械能守恒,滚摆和单摆都会永远摆下去.
例4、体积相同的实心铜球和铁球,在水平地面上以相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判断它们动能的大小关系是 .
例5、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降阶段,他的动能___,重力势能___,机械能___.
10.2 内 能
1、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动能(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
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固固、液液、气气、固液、
固气、气液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直接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间
接说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注意:①扩散现象是微观分子的运动,肉眼看不到.如:尘土飞扬不是扩散现象.
② 扩散现象无外力参与.如:向水中滴一滴墨水,沿途形成一串墨迹,这串墨迹不是由于扩散现象形成的,而是由于重力形成的.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分子势能
①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紧压在一起,两铅柱就结合在一起.
② 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
③ 物体很难被拉伸这三个事例都说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
④ 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⑤ 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⑥ 破镜不能重圆→→断裂处分子间距离很大,产生的作用力很小
⑦ 气体易压缩也易分割→→气体间作用力非常小,几乎不存在.
2、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例:50℃的水具有内能,降低到0℃仍具有内能,在-10℃结成冰时也具有内能.
(2)决定内能大小的因素:
温度→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分子动能
体积和状态→分子间距离→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势能 内能
质量→→→分子的个数
物质的种类→分子的质量
★ 同一物体且物体状态不发生改变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但物体内能增大,温度
不一定升高,例:晶体在熔化时,物体由固体变为液态,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势能增大,物体的内能也增大,但此时物体温度不变.(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熔化、液体沸腾时:内能增大,温度不变
液体凝固时:内能减少,温度不变
★同种物质,质量相同,温度相同时,处于气态时的内能大于液态时的内能,液态时的内能
大于固态时的内能.
例1、质量相同的0℃的冰、0℃的水、0℃的水蒸气中,它们的内能 ( )
A、一样大 B、冰的内能最大,水蒸气的内能最小
C、水的内能最大,冰的内能最小 D、水蒸气的内能最大,冰的内能最小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为零的物体没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一定多
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1)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其他形式的能 内能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压缩体积,物体内能增加.如打气筒打气时,气筒内气体内能增加
几种常见形式 摩擦生热,物体内能增加.如钻木取火.
打弯物体,物体内能增加.如弯折细铁丝,细铁丝变热.
锯条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做功
人从滑梯上滑下,臀部会有灼热感 摩擦生热 做功
冬天,双手搓一会就暖和了 做功
(2)热传递:能量的转移 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
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举例:放在阳光下晒、放在火炉上烧、手冷时对手哈气、冬季用热水袋取暖→热传递
例3: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
A、扫地时尘土飞扬 B、细雨蒙蒙 C、雪花飞扬 D、桂花飘香
分析:分子的运动我们不可能看到,只能通过发生的现象来认识,因此我们用肉眼能看到的
现象都不是扩散现象.
10.3 物质的比热容
1、 热量: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量度,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就有多少内能
转移.物质本身没有热量,不能说某个物体具有多少热量,更不能比较两个物体热量的大小,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2、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质量、形状、温度的高低等的变化而变化,同种物质在同种状态下的比热容是一定的,但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一般是不同的.例: ,而
①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②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与其状态有关
③液体的比热容一般比固体的大 ④水的比热容最大→应用:利用水取暖、冷却
(1)物理意义:1kg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耳.例: 表示: .
(2)公式:吸热公式: ;放热公式:
说明:此公式适用于不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
① 可以看出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越大,吸收或
放出的热量就越多,反之.所以比热容反应物质的吸热本领.
② 可以看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热容越大,温度升
高得越少,表示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难改变,反之.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桶水用去一半,剩下水的比热容和热值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B、 时间


温度
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C、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例2、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 B、升高相同的温度,甲乙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相同时间,甲吸收的热量比乙多 D、加热相同时间,甲温度升高的比乙多
例3、水的比热容为 ,将2kg的水倒掉一半,则剩下水的比热容是 ,水结成冰后它的比热容将 (“变大”、“变小”或“不变”),初温为20℃,质量为1kg的水吸收2.1×105J的热量后,温度将升高到 .
例4、质量为500g的铝锅中放有2kg的水,把它们从15℃加热到95℃时需要吸收的热量是多少?【铝的比热容为0.88×103 】
10.4 热 机
1、 吸气冲程: 相同: 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
不同: 汽油机:吸入的物质是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
柴油机:吸入的物质只有空气
2、 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相同: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气缸内气体压强增大温度升高
不同: 汽油机:在此冲程末,火花塞放电,点燃燃料 → 点燃式
柴油机:喷油嘴向气缸内喷进柴油,遇高温空气而自燃 → 压燃式
3、 做功冲程 :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气体压强减小温度降低)
说明:(1)这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燃气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且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活塞上下往复运动两次,曲轴转动两圈,对外做功一次.
(2)汽油机工作效率较低,约20%~30%,但它轻便,主要用于汽车、飞机、摩托车等;柴油机工作效率较高,约30%~45%,但它机体笨重,主要用于火车、轮船等.
例1、某四冲程内燃机的转速为1800 ,则此内燃机在1s内完成 个工作循环,活塞上下往复运动 次,曲轴转动 周,对外做功 次.
例2、一台四冲程柴油机,它的转速是800 ,做功冲程推动活塞一次做功1500J,求这台柴油机的功率.
10.6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只于燃料的种类有关,于其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都没关系.
1、物理意义: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耳.
例:木炭的热值为 表示: .
2、热值的计算公式: (1)固体或液体燃料: (此时单位为 )(气体也用)
(2)气体燃料: (此时单位为 )
3、燃料燃烧时的放热公式:(1)固体或液体燃料: (2)气体燃料:
说明:这两个公式只适用于燃料完全时放出的热量的计算,燃料没有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比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少,不能用上面公式计算;而物体温度降低时放出的热量用 计算.在热值的计算题中,如果给出的热值的单位是 ,则用 计算,如果给出的热值的单位是 ,则用 计算.
例1、 已知燃气的热值为4.0×107 ,密度是0..6 那么15 的燃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耳?
例2、关于热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瓶酒精用去一半后,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B、燃料的热值与是否完全燃烧有关,充分燃烧时热值大
C、煤的热值比干木柴的大,所以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
D、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热值大的放出的热量多
5、效率 (1)炉子的效率: ×100% ( <1)
(2)热机效率: ×100% 或 ×100% ( <1)
例3、对于炉子的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炉子的效率越高,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B、炉子的效率越高,消耗的燃料越少
C、炉子的效率越高,燃料越能完全燃烧
D、炉子的效率越高,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有效利用率越高
例4、甲柴油机的效率比乙柴油机的效率低,这表明 ( )
A、甲的功率比乙的小 B、甲做的功比乙少
C、甲消耗的柴油多 D、甲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百分比小
例5、完全燃烧1kg焦炭所放出的热量,若有50%被2kg、30℃的水吸收,则水温升高多少摄氏度?【 ,焦炭的q=3.0×107 ,此时外界的一个标准大气压】
总结:本章有关热量的计算包括与比热容有关的计算和与热值有关的计算,在实际中往往将两者结合起来,甚至和效率也结合起来.
(1)明确燃料的质量、热值以及是否完全燃烧 (2)明确放出的热量是否完全被物体吸收
(3)明确吸热物质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的变化量(4)明确所求物理量,根据相应的公式计算
11.1 认识电路
1、电路:完整的电路包括电源、开关、导线和用电器.
①通路:电路中有电流,用电器可以工作
三种状态 ②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用电器不能工作
③短路: 电源短路:电路中电流很大,烧坏电源
用电器短路:用电器中没有电流流过,用电器不能工作
2、判断已知电路图是否正确的方法:
(1)看四种电路元件是否齐全(2)看是否按要求画电路图(必须用统一的电路符号并且符号不能画在拐角处)(3)看开关闭合前后是否会出现短路 (4)看是否能构成电流回路
3、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的方法:
(1)先分析电路中个元件的连接方式,找清电流的路径
(2)再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沿电流路径画上各元件的符号,直到电源负极.
注:各元件的顺序和状态一定要和实物图中的对应,元件符号不能画在拐角处.
11.2 组装电路
1、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首尾相接) (2)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无支路、干路之分
(3)各用电器互相影响,一个用电器断路停止工作,其他用电器也停止工作.
(4)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的作用不影响其作用
2、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路元件并列的连接在电路两点之间(首首相接、尾尾相接)
(2)电流至少有两条路径 (3)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和它串联的用电器
(4)各用电器互不影响,一个用电器停止工作,其他用电器也停止工作.
3、判断串、并联的方法
(1)定义法 (2)拆除法 (3)电流法:最常用的方法(查笔记)
(4)节点发:无论导线多长,只要中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导线两端点可以看成同一点,从而画出等效电路图
注:路灯是并联的;小彩灯是并联的;家用电器是并联的,控制该用电器的开关和它串联;路道中的声控开关和光控开关是串联的.
11.3 电 流
1、 形成原因: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荷只有正电荷和负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定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并且正、负电荷定向移动也可以形成电流,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则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金属导体中定向移动的是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在电源外部电流经各用电器流向电源负极,自由电子由负极经各用电器流向正极,在电源内部相反.
2、 测量工具:电流表
①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电路串联,如果并联,则被测电路短路.
②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如接反,则指针会反向偏转.
③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量程(试触法) ④电流表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两极
注:指针指在同一位置时,大量程度读数是小量程读数的5倍.
例1、某同学用电流表的时候,本应用“十”和“3”两个接线柱,但误将“十”和“0.6”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十”接线柱位置没有接错),这样做的结果将是( ).
A.指针摆动角度变小了 B.指针反方向摆动
C.指针摆动的角度变大了,电流表可能被损坏 D.指针不动
例2、有0~3A和0~0.6A两个量程的电流表,实验中使用0~0.6A这一量程,但这一量程的刻度不够清楚,在读书时,从0~3A量程的刻度盘上发现指针正好指在2.3A的刻度线上,则测量的实际电流大小为 ( )
A 0.43A B、0.46A C、0.7A D、2.3A
3、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关系(实验探究:练习册25页18题)
11.4 电压
1、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而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所以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是:
(1)电路中必须要有电源 (2)电路必须处于通路
2、 用电压表查找电路故障
(1) 当把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的某段电路两端时,若电压表有示数,则说明电压表中有电流通过,所以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到电源两极之间是连通的,如果该电路中有断路,则断路处一定在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部分,此时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
(2) 若电压表没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中没有电流通过,可能原因有:
①电压表断路(如电压表的接线柱接触不良)②被测电路短路③被测电路以外有断路
例1、小明按如图4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当开关闭合后,V1和V2的指针位置完全一样,
如图4乙所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D )
A.可能L1开路 B.可能L2短路 C.可能V1和V2所选量程不相同,L1短路
D.可能V1和V2所选量程不相同,电路各处完好
分析:从图4甲看出,灯泡L1、L2串联,V1、V2分别测量电路的总电压和L2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V1的示数应大于V2.题目中“V1和V2的指针位置完全一样”,容易使学生联想到它们的数值相同,但这是先入为主的错误.注意到电压表接线柱接入电路的方法不同,量程也不同,所以尽管V1和V2的指针位置完全一样,但读数不同.
结合图4乙可判断L1数值为10V,L2数值为2V.A、B、C选项中的情况是否有可能出现呢?如果L1开路,则V1测量的是电源电压,V2则因开路测不到电压.若L2短路,则V2电压为0.若L1短路,则V2测量的也为电源电压.这些都与题目中的情况不符,因而都不可能出现.
例2:如图1所示电路,电源的电压为6V,闭合开关S后,则电压表测出的是( A )
A.L1两端的电压 B.L2两端的电压 C.L1、L2两端的总电压 D.电源两端的电压
解析:根据电压表的使用规则可知,电压表应与被测用电器并联,电压表的两端应“直达”被测用电器的两端,中间不能有电源、电压表、断开的开关等)从图1中可以看出,当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直接接在L1两端,所以它测得的是灯L1两端的电压.
例3、在如图2(a)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图2(b)所示,则灯泡L1和灯泡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A )
A.4.8V,1.2V B.6V,1.2V C.1.2V,6V D.1.2V,4.8V
解析:V2的两端直接接在L2两端,所以它测量的是L2两端的电压U2;V1测量的是电源电压U.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规律可知,V1的示数应比为V2的示数大,所V1用的是大量程,V2用的是小量程,V1的示数为6V,V2的示数为1.2V.U1=U-U2=6V-1.2V=4.8V.
例4、如图4,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1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5V;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则L1和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
A.3V和4.5V B.1.5V和4.5V
C.3V和1.5V D.1.5V和3V
解析:首先判断出开关的断开和闭合,造成电压表的测量对象发生了变化.当开关S1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并联在L1和L2两端,测的是串联电路的总电压.
11.5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导体 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 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原因: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原因:自由电荷太少
练习:将电源、开关、灯泡和废灯泡的玻璃芯柱串联成电路,闭合开关,灯泡 ,
用酒精灯给玻璃芯柱加热到红炽状态时,灯泡 ,(填“亮”或“不亮”)此实验说明: .在此实验中,如果将玻璃芯柱换成铁丝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灯泡 ,用酒精灯给铁丝加热时,灯泡变 (填“亮”或“暗”),此实验又说明 .
说明:导体和绝缘体是根据导电能力来区分的,它们的区别仅仅在于“容易”和“不容易”导电,而决不能理解为“能”和“不能”导电.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当导体改变时,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如: .
例1、关于导体和绝缘体,说法正确大的是 ( )
A、 导体能导电是因为到体内有大量的电荷存在
B、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荷存在
C、 导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导电,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导电
D、 有些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变成导体
例2、关于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绝缘体有电阻,导体没有电阻
B、只有导体才能用于电工材料
C、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D、导体两端电压等于零时,导体中的电流等于零,但导体的电阻不等于零
11.6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材料:电阻的大小和导体的材料有关
1、因素 (2)长度:在材料、横截面积、温度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和长度成正比
(3)横截面积:在材料、长度、温度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和横截面积成反比
(4)温度:对大多数导体,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说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只取决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只要导体的这些量不变,不管它是否接入电路、是否有电流通过、两端电压是否改变等,它的电阻是不变的.
例1:某一导体,当它两端电压为8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2A,当它两端电压为10V时,它的电阻是 ,通过它的电流是 ;当它两端电压为0时,它的电阻是 .
例2、白炽灯的灯丝断了,若搭接起来再使用,这时灯丝的 ( )
A、电阻变大,电流变小 B、电阻变小,电流变大 C、都变小 D、都变大
例3、一根粗细均与的细铁丝,其电阻为 ,若将它均匀拉长为原来的2倍,其电阻变为 ,则 : 等于( ),若将其对折后电阻变为 ,则 : 等于( )
A、1:2 B、1:4 C、4:1 D、8:1
11.7 变阻器
1、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的.
2、作用:(1)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片应处于阻值最大处)
(2)改变电路中的电阻 (3)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4)改变与之串联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滑动变阻器要与被控制电路串联,连入电路时采用“一上一下”的接法,它接入电路的电阻是滑片和接入电路的下面接线柱之间的电阻线,当滑片远离接入电路的下面接线柱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反之.即“远大近小”,但在电路图中,我们主要根据电流通过滑动变阻的情况,判断滑动变阻器的哪段接入电路.
例1、关于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它们都能任意连续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
B、它们都能知道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
C、它们都能改变所在电路的电流
D、它们都是靠改变导线的粗细改变电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