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证伪主义的理论评价标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6/16 22:52:20
证伪主义的理论评价标准
证伪主义的理论评价标准
卡尔·波普是一位英籍科学哲学家,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波普是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以《研究的逻辑》(后来的英译本改名为《科学发现的逻辑》)一书跻身于国际学术界的.在这本书里,他系统地提出了一种科学观.波普认为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不过是某种猜想或假设,其中必然潜藏着错误,即使它能够暂时逃脱实验的检验,但终有一天会暴露出来,从而遭到实验的反驳或“证伪”.科学就是在这样一个不断地提出猜想、发现错误而遭到否证、再提出新的猜想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科学也包含错误,要经受经验的检验,这不是科学的缺点,而恰恰是它的优点,它的力量所在,或者说,“可证伪性”正是科学之为科学的标志.宗教神学和一切形而上学都不具备这一优点.这就是波普所提出的著名的“证伪主义”原则.波普是在批判实证主义的证实原则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证伪主义的.实证主义者认为一切科学陈述都是可证实的,不可证实的陈述是没有意义的胡言乱语.波普反对这个原则,他认为表述科学定律的陈述都是关于无限个体的全称断定的,任何有限的关于个体的陈述都不足以证实一个科学定律,因此可证实性作为划界标准势必会使得真正的科学定律被排除到科学之外,所以他提出了与此相对的证伪主义.他认为一切科学理论都是科学家的自由猜测和假设,是针对问题的试探性理论,是可错的,科学的标志就在于理论的可证伪性,理论在经验的检验中终将被证伪.而科学知识是通过下面的途径增长的:
P1→TS→EE→P2
P1是初始问题,TS是试探性理论,EE是对尝试性理论进行消错的过程,P2是结果,新问题的产生.考虑到对一个问题会有多种理论尝试,这一公式可表述为:
TSa→EEa→P2a
P1 TSb→EEb→P2b

TSn→EEn→P2n
针对问题,提出试探性理论,并把理论交付经验检验,理论在检验中遭到证伪进而被淘汰,然后用一个新的更好的理论来代替旧的理论.波普认为这样的证伪主义原则同样适用于历史领域.“行为从而还有历史,都可以解释为解决问题,而我根据猜测和反驳的图式所做的分析也适用之.”
简单说,就是评价一个科学理论,首先应看其是否有“可证伪性”,即可以通过某种确定的方式证明其错误的性质.比如牛顿的物理学定律,其所有表述都可以通过有明确程序的实验进行证伪,因此是科学命题;而“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这个命题则无法通过任何有确定程序的方式证伪,因此不是科学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