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通感和白描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14 01:22:30
什么是通感和白描?当一些修辞手法出现在古文或诗句中,例如通感、白描和互文等,该如何判断? 谢谢老师
通感和白描
解题思路: 掌握这些修辞手法,没有好的捷径和技巧,主要是掌握含义,经常分析积累。
解题过程:
因为做了大量的整理工作,又结合了我的经验,答题慢了,请见谅。
通感就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感、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方式。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分为形容的通感和比喻的通感。 形容的通感:红杏枝头春意闹。 比喻的通感:“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听声类形”,如嵇康《琴赋》:“状若崇山,又象流波,浩兮汤汤,郁兮峨峨。”琴声有时如高山峨峨,有时如水声汤汤。如山是听声类形,如水声是听声类声。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里用急雨声、私语声、珠落玉盘声、莺语声、幽咽泉声、银瓶破裂声、刀枪相击声、裂帛声来比琵琶声,是以声类声。在急雨声、私语声、珠落玉盘声、莺语声、幽咽泉声、银瓶破裂声、刀枪相击声、裂帛声里也会唤起各种形象,象急雨、私语、珠落玉盘直到刀枪相击和裂帛的形象,即在以声类声中也会唤起以声类形,即听觉通于视觉了。再象“莺语花底滑”、“水泉冷涩”,“滑”和“冷涩”是触觉,即听觉通于触觉了。“幽咽泉流水下滩”,“幽”是感觉,是听觉通于感觉了。李贺《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这里的“玉碎凤凰叫”,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鲁迅的作品,也有许多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 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白描的特点是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不求细致,只求传神;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互文,即互文见义,是指在有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互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 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它的基本意思是“当窗对镜理云鬓,当窗对镜帖花黄”,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对镜”,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当窗”,两个词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补充,就构成了互文。用简明的话说,这两句诗应译为“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秀发,把花黄帖在脸上”。 互文类型有 1、单句互文:即一个句子前后两部分构成互文。如: “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2、偶句互文:指前后两个句子构成的互文,其特点是前后两个句子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彼此隐含,理解时必须把前后两个句子拼合起来。如: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廉暮卷西山雨。(王勃) 桃红复含夜雨,柳绿更带春烟。(王维《田园乐》) 3、多句互文: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中的词语交互成文,合而见义。如: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准确翻译古诗文中的互文句子,全面理解语意。方法有:
1、把互相包含、彼此渗透的词语相加,合而见义。如: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翻译为:烟气、月光笼罩着凄凉寒冷的秦淮河水及水边的沙滩,夜晚我们把船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酒家的地方。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从字面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正确的理解应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怆。
(3)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家》)
这个互文句极写塞外苦寒的军旅生活。如果仅从字面理解,意为“将军冷得连弓都拉不开,都护冷得连铁甲都难以穿上身。”完整的意思应是“将军、都护角弓不得控,将军、都护铁衣冷难着”。
(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诗中“惊”、“鸣”互文,正确的理解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这样理解,词的意境才更显丰富优美。
2、对两事各举一边的互文,使用概括整合法加以翻译。
(1)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
句中“东西”、“南北”互文,“叫嚣”与“隳突”合指兼顾,意为“(悍吏们)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只有这样理解这句话,才更显“悍吏”之悍。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这是四个相关的文句,句中的“东市”“西市”“南市”“北市”构成了互文。翻译时如果使用相加法,则为“(木兰)到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去买骏马,买鞍鞯,买辔头,买长鞭”,自然也讲得通,但未免累赘,如将其概括一下,则为“到各处的市场上去买出征的骏马和马具”,就显得更简洁一些。
(3)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孔雀东南飞》
可理解为“(兰芝)在十三到十六岁之间掌握了织素、裁衣、弹箜篌、诵诗书等技能”,表现了兰芝的多才多艺和知书达礼。并非一年学会一种。
(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可以概括翻译为“在战败的危难时刻我接受了使命。
《归园田居》之三用白描手法记载了诗人一天劳作的情形。“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诗初看平淡似水,用词浅白,短短八句,说家常似的叙述到南山锄草的目的或原因——“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和过程——清晨即去锄草,到月亮上来才荷锄返归,又信手拈来两句——道路狭窄,草木丛生,露水沾湿衣襟,写出归路上的情景,最后自然而然地引出感受——衣襟沾湿没关系,只要收成的心愿能够得遂。每个浅白的字眼都那么富有表现力,每一句平常的话都是一幅活生生的图景。五言八句构织出如此淡泊而悠远、简朴而淳郁的意境。当读者的目光随着诗人的笔调流动时,诗人便映着月光从一千五百年前向今天走来了,那么悠闲,那么自足,又淡淡地散发出一丝忧郁、一丝怅惘。再如刘长卿的“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杜牧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聂夷中的“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