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三国志 诸葛亮传的译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24 16:54:11
三国志 诸葛亮传的译文
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造汉末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备,又观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疆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三国志 诸葛亮传的译文
诸葛亮年少时期就有超群的才华,常人难以比拟的器量,身高八尺有余,容貌伟岸俊美,当时的人都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恰逢汉末,天下大乱,跟随叔叔诸葛玄到荆州避难,隐居在山野耕田,没有闻达社会的远大抱负。此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才能超群,于是三次到草庐中拜访他。诸葛亮深深感叹,刘备真是英明之主呀!于是解下腰带送给刘以表达诚意,双方因此结交深厚。等到曹操南征打到荆州的时候,刘琮带着荆州大大小小官员投降曹操,刘备失去了靠山,没有一块可以立足的土地。这年诸葛亮年方二十七,便出了奇谋,出使孙权,到吴国去求援。孙权一方面向来佩服刘备,另一方面又感到诸葛亮奇才大量,竟非常尊重他,立即派了三万精兵前去救援。刘备于是凭借着这些救援和曹操打了一仗,大破曹操大军,乘胜追击,一路凯歌,江南都被收复了。之后刘备又向西攻取了益州。益州平定之后,就拜诸葛亮。刘备称帝以后,诸葛亮就被奉为丞相,执掌尚书省。等到刘备夷陵大败,刘禅年纪太小,国事无论大小,都是诸葛亮执掌。于是对外联合东吴,对内平定南越,制定严格法律,整顿军队,制造攻防器械,事物都能尽其用,教化得以推广,赏罚分明,作恶没有不被揭发的,以至于管理里面没有人贪污腐败,人人有上进心,路上丢东西不会被捡走,强者不欺负弱者,一片和谐景象。
这个时候,诸葛亮有史以来的理想是,进可以吞并四海,统一天下,退可以独霸边疆,威震天下。担心有生之年,不能克复中原,和魏国抗衡,因此不断用兵,多次发动战争。然而诸葛亮的才能,擅长于治国,不擅长攻伐奇谋,管理百姓的才干,多于将帅的谋略。和他对阵的,有不少杰出将领,加上众寡悬殊,攻守之势时常变化,因此虽然连年劳师动众,也无法真正克复中原。以前萧何推荐韩信,管仲举荐王子城父,都是衡量自己的才能,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原因呀。诸葛亮的才华能过总理国政,也是管仲、萧何之辈呀,然而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城父、韩信,因此功业不能成功,比不上管萧二人。大概世事都有天命,不是智商力量所能争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