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求《孟子*不见诸侯》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30 16:14:57
求《孟子*不见诸侯》翻译
求《孟子*不见诸侯》翻译
原文1:陈代曰,不见诸侯,(1)宜若(2)小然,(3)今(4)一见(5)之,(6)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7)志曰,(8)枉尺而直(9)寻宜若可
为也
原文2:陈代,孟子弟子也,代见诸侯有来聘请孟子,孟子有所不见,以为孟子欲以是为介,故言此介(10)得无为狭小乎,如一见之,倘得
行道,可以(11)辅(12)致霸王乎,志,记也,枉尺直寻,欲使孟子屈己(13)信道,故言宜若可为也.
原文3:孟子曰昔齐景公(14)田,招(15)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
原文4:虞人,守苑囿之吏业,招之当以皮冠,而以旌,故不致也.
原文5:(16)志士不忘在(17)沟壑,(18)勇士不忘丧其(19)元,孔子(20)奚(21)取焉,取其招儿不往业,如不待其招儿往,何哉?
原文6:志士,守义者也,君子固穷,故常念死无(22)棺(23)椁,没沟壑而不(24)恨也,勇士,(25)义勇者也,元,首也,以义则丧首不
顾也,孔子奚取,取首死善道,(26)非礼招以则不往,(27)言虞人不得其招尚不往,如何君子而不待其招,直事妄见诸侯者,何为也?
原文7: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
原文8:尺小寻大,不可枉大就小而以要利也
原文9:昔者赵简子使王良(28)与(29)嬖奚乘,(30)终日而(31)不获一禽,嬖奚(32)反命曰,天下之(33)贱工也.
原文10:赵简子,晋卿也,王良,善御者也,嬖奚,简子幸臣,以不能得一禽,故反命于简子,谓王良天下(34)鄙贱之工师也.
原文11:(35)或以告王良,良曰,请复之
原文12:闻嬖奚(36)贱之,故请复与乘,
原文13:强而后可.
原文14:强嬖奚,乃肯行
原文15:一朝而获十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
原文16:以一朝得十禽,故谓之良工.
原文17:简子曰,我使(37)掌与汝乘.
原文18:掌,主也,使王良主与汝乘.
原文19:谓王良,良不可.
原文20:王良不肯
原文21:曰,吾为之(38)范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39)诡遇,一朝而获十.
原文22:范,法也,王良曰,我为之法度御,(40)应礼之射,(41)正杀之禽,不能得一,(42)横而射之曰诡遇,非礼之射,则能获十,言
嬖奚小人也,不习于礼
原文23:诗云,不失其驰,(43)舍矢如破,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
原文24:诗小雅车攻之篇也,言御者不能失其驱驰之法,则射者必中之,顺毛而入,顺毛而出,一发贯藏,应矢而死者如破矣,此君子之射
也,贯,习也,我不习与小人称,不顾掌与嬖奚同乘,故请辞,
原文25:(44)御者且羞与射者比,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伟业,如枉道而从彼,何也.
原文26:孟子引此以喻陈代,云御者尚知羞耻此射者,不欲与弊,子如何欲使我枉正道而从彼骄慢诸侯而见之
原文27:且子(45)过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原文28:谓陈代之言过缪也,人当以直矫枉耳,己自枉曲,何能正人,章旨言,修理守正,非招不往,枉道富贵,君子不许,(46)是以诸侯
虽有善其辞命,伯夷亦不屑就也.
(1)、宜若:似乎.
(2)、小:狭隘
(3)、今:倘若.
(4)、一:一但.
(5)、之:诸侯.
(6)、大:大的方面.
(7)、志:记载.
(8)、枉:弯曲.
(9)、寻:八尺.
(10)、得无:是不是.
(11)、辅:辅佐.
(12)、致:达到.
(13)、信:通伸.
(14)、田:打猎.
(15)、虞仁:守护皇家园林的官吏
(16)、志士:追求道义的人.
(17)、沟壑:沟.
(18)、勇士:为了道义而勇敢的人.
(19)、元:头颅.
(20)、奚:为什么.
(21)、取:赞成.
(22)、棺:棺材.
(23)、椁:棺材外面的外壳.
(24)、恨:遗恨.
(25)、义勇:为了道义而勇敢的人.
(26)、非礼:不按照礼节.
(27)、言:文章的隐含意思.
(28)、嬖:宠臣.
(29)、与:为了.
(30)、终日:一整天.
(31)、反:向赵简子复命.
(32)、贱:技艺不好.
(33)、不获一禽:没有打到一只猎物.
(34)、鄙:鄙陋.
(35)、或:代词,有人.
(36)、贱:认为贱.
(37)、掌:主官.
(38)、范:动词,约束.
(39)、诡遇:不按礼法.
(40)、应:合乎.
(41)、正杀:从动物的后面射进去.
(42)、横:不顺.
(43)、舍:舍弃放开
(44)、御者:赶车的人.
(45)、过:过错,错误.
(46)、是以:因此
翻译1:陈代说,不去拜见诸侯似乎显得很狭隘,倘若一旦见到他,大的方面可以辅佐称王,小的方面也可以辅佐称霸.并且有记载说,弯
曲一尺的东西让八尺的东西直起来,似乎是可以做的.
翻译2:陈代,孟子的弟子,陈代见诸侯有来聘请孟子,孟子有不见的人,陈代以为孟子以不见诸侯来作为凭借,以这个来作为凭借是不是
太狭小了呢?倘若见到他们,能够实行儒家的道义,则可以辅佐他们成为霸王.志是记载的意思,陈代说的枉尺直寻这句话是一个比喻,想要孟
子委屈自己伸张道义.所以陈代说,似乎应该是可以去做的
翻译3:孟子说:“过去的时候齐景公打猎,用旌旗召唤虞人,虞人不来,齐景公要把虞人杀掉,
翻译4:虞人是守护皇家园林的一个官吏,召唤他的时候应该用皮帽子,而齐景公用旌旗,所以虞人不来.
翻译5:追求道义的人他们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死后会埋在沟壑里.为了道义而勇敢的人从来不会忘记自己会丢掉脑袋.孔子赞成虞人的什么
方面呢?赞成他不是它应有的召唤他不去,如果不等待他应该有的召唤就往那里跑,这是为什么呢?(言下之义,孟子要坚持原则)
翻译6:志士是坚守道义的人,君子本来就是穷困的,它们的仕途本来就不会很顺利,所以就经常会想起来死了以后没有棺椁,埋没在沟壑
里也不感觉到遗恨.勇士是为了道义而勇敢的人,元是头的意思,为了道义丧失头颅也无所顾忌,孔子赞成的是坚守到死来完善道义,不按照礼
节来召唤自己就不去.这段话的意思是:“一个守护皇家园林的小官吏没有自己的召唤都不去,而为什么一个君子不等待自己的召唤就非得去见
诸侯呢?
翻译7:并且你说的那个弯曲一尺而让八尺直起来,只是用利益来说话,另外如果用利益来说话,那么弯曲八尺而让一尺直起来也可以作
呀?
翻译8:尺的长短是小的,寻的长短是大的,不可以弯曲大的东西来成就小的,而用这个来要求利益
翻译9:过去赵简子让王良为赵简子的宠臣奚驾车,一整天也没有打到一只猎物,奚回去和赵简子说:“王良是天下技艺不好的一名工
师.”
翻译10:赵简子是晋国的一位诸侯,王良是善于驾车的人,嬖奚是赵简子的宠臣.因为没有打到一只猎物,因此复命时说:“王良是技艺很
鄙陋的人.
翻译11:有人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王良,王良说:我请求再做一次.
翻译12:听说嬖奚认为王良的技艺很鄙陋,所以请求再一次为嬖奚驾车.
翻译13:嬖奚勉强着同意.
翻译14:勉强着嬖奚嬖奚才愿意再做一次.
翻译15:一个早晨便打了十只禽兽,嬖奚在对赵简子复命时说:“王良是天下技艺非常好的一个工匠.”
翻译16:因为王良一个造成便打了十只禽兽,所以嬖奚说王良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匠.
翻译17:赵简子说:“我就派他给你驾车.”
翻译18:掌是主管,让王良主管为嬖奚驾车.
翻译19:问王良,王良不肯,
翻译20:王良不肯
翻译21:说,我为了他而约束我的驾车,一天也没有打到一只禽兽,同样是为了他而不按礼法驾车,一早晨便获得了十只禽兽.
翻译22:犯是法度的意思.王良说:我为了他而合乎法度的驾车,合乎理智的射箭,从动物的后面射进去,一个都得不到.不顺着方向射
箭,这就叫做诡遇.不按照礼法去射,一个早晨能射到十只野兽,言下之义是,嬖奚是一个小人,他根本不懂得这些礼法.
翻译23:诗经中说,不失掉他驾车的法度,一箭出去就射伤,我不习惯给小人来驾车,我请求辞掉你的任命.
翻译24:上面这句话是从诗经小雅车攻这一篇里面选出的,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是:“驾车的人不失掉他驾车人的法度,那么射箭的人就一定
会射中.顺毛而入,顺毛而出,一发箭就贯穿了心脏,随着射箭随着死亡就像是把一样东西敲开一样,这种射箭方法是君子的射箭方法.贯,习
惯.我不习惯为小人来驾车,不愿意主观和嬖奚一起来驾车,故此才请求辞退.
翻译25:赶车的人尚且羞耻和这种射箭的人站在一起,大家站在一起得到的禽兽像丘陵一样多,也不干.如果委屈我的道义而跟随诸侯,是

什么呢?
翻译26:孟子引用这个故事来告诉陈代,赶车的人尚且认为和这种射箭的人站在一起是一种羞耻,不愿意和他们在一起,你为什么想要我弯
曲正确的道义而去见那些诸侯呢?
翻译27:并且你太错误了.弯曲自己的人没有能让别人直起来的.
翻译28:这段话是说陈代的说法是错误的,人应当用直的东西来矫正弯曲的东西,自己先弯曲了怎么能够正别人呢?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坚
守正义,不是自己的召唤就不去,弯曲道义而获得富贵,君子是不同意的,即使诸侯把话说得很好听是完善它的言语,伯夷也是不会去迁就的.


lizhou0000 2005-08-04 10:00
不见诸侯:
原文1:陈代曰,不见诸侯,(1)宜若(2)小然,(3)今(4)一见(5)之,(6)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7)志曰,(8)枉尺而直(9)寻宜若可
为也
原文2:陈代,孟子弟子也,代见诸侯有来聘请孟子,孟子有所不见,以为孟子欲以是为介,故言此介(10)得无为狭小乎,如一见之,倘得
行道,可以(11)辅(12)致霸王乎,志,记也,枉尺直寻,欲使孟子屈己(13)信道,故言宜若可为也.
原文3:孟子曰昔齐景公(14)田,招(15)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
原文4:虞人,守苑囿之吏业,招之当以皮冠,而以旌,故不致也.
原文5:(16)志士不忘在(17)沟壑,(18)勇士不忘丧其(19)元,孔子(20)奚(21)取焉,取其招儿不往业,如不待其招儿往,何哉?
原文6:志士,守义者也,君子固穷,故常念死无(22)棺(23)椁,没沟壑而不(24)恨也,勇士,(25)义勇者也,元,首也,以义则丧首不
顾也,孔子奚取,取首死善道,(26)非礼招以则不往,(27)言虞人不得其招尚不往,如何君子而不待其招,直事妄见诸侯者,何为也?
原文7: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
原文8:尺小寻大,不可枉大就小而以要利也
原文9:昔者赵简子使王良(28)与(29)嬖奚乘,(30)终日而(31)不获一禽,嬖奚(32)反命曰,天下之(33)贱工也.
原文10:赵简子,晋卿也,王良,善御者也,嬖奚,简子幸臣,以不能得一禽,故反命于简子,谓王良天下(34)鄙贱之工师也.
原文11:(35)或以告王良,良曰,请复之
原文12:闻嬖奚(36)贱之,故请复与乘,
原文13:强而后可.
原文14:强嬖奚,乃肯行
原文15:一朝而获十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
原文16:以一朝得十禽,故谓之良工.
原文17:简子曰,我使(37)掌与汝乘.
原文18:掌,主也,使王良主与汝乘.
原文19:谓王良,良不可.
原文20:王良不肯
原文21:曰,吾为之(38)范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39)诡遇,一朝而获十.
原文22:范,法也,王良曰,我为之法度御,(40)应礼之射,(41)正杀之禽,不能得一,(42)横而射之曰诡遇,非礼之射,则能获十,言
嬖奚小人也,不习于礼
原文23:诗云,不失其驰,(43)舍矢如破,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
原文24:诗小雅车攻之篇也,言御者不能失其驱驰之法,则射者必中之,顺毛而入,顺毛而出,一发贯藏,应矢而死者如破矣,此君子之射
也,贯,习也,我不习与小人称,不顾掌与嬖奚同乘,故请辞,
原文25:(44)御者且羞与射者比,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伟业,如枉道而从彼,何也.
原文26:孟子引此以喻陈代,云御者尚知羞耻此射者,不欲与弊,子如何欲使我枉正道而从彼骄慢诸侯而见之
原文27:且子(45)过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原文28:谓陈代之言过缪也,人当以直矫枉耳,己自枉曲,何能正人,章旨言,修理守正,非招不往,枉道富贵,君子不许,(46)是以诸侯
虽有善其辞命,伯夷亦不屑就也.
(1)、宜若:似乎.
(2)、小:狭隘
(3)、今:倘若.
(4)、一:一但.
(5)、之:诸侯.
(6)、大:大的方面.
(7)、志:记载.
(8)、枉:弯曲.
(9)、寻:八尺.
(10)、得无:是不是.
(11)、辅:辅佐.
(12)、致:达到.
(13)、信:通伸.
(14)、田:打猎.
(15)、虞仁:守护皇家园林的官吏
(16)、志士:追求道义的人.
(17)、沟壑:沟.
(18)、勇士:为了道义而勇敢的人.
(19)、元:头颅.
(20)、奚:为什么.
(21)、取:赞成.
(22)、棺:棺材.
(23)、椁:棺材外面的外壳.
(24)、恨:遗恨.
(25)、义勇:为了道义而勇敢的人.
(26)、非礼:不按照礼节.
(27)、言:文章的隐含意思.
(28)、嬖:宠臣.
(29)、与:为了.
(30)、终日:一整天.
(31)、反:向赵简子复命.
(32)、贱:技艺不好.
(33)、不获一禽:没有打到一只猎物.
(34)、鄙:鄙陋.
(35)、或:代词,有人.
(36)、贱:认为贱.
(37)、掌:主官.
(38)、范:动词,约束.
(39)、诡遇:不按礼法.
(40)、应:合乎.
(41)、正杀:从动物的后面射进去.
(42)、横:不顺.
(43)、舍:舍弃放开
(44)、御者:赶车的人.
(45)、过:过错,错误.
(46)、是以:因此
翻译1:陈代说,不去拜见诸侯似乎显得很狭隘,倘若一旦见到他,大的方面可以辅佐称王,小的方面也可以辅佐称霸.并且有记载说,弯
曲一尺的东西让八尺的东西直起来,似乎是可以做的.
翻译2:陈代,孟子的弟子,陈代见诸侯有来聘请孟子,孟子有不见的人,陈代以为孟子以不见诸侯来作为凭借,以这个来作为凭借是不是
太狭小了呢?倘若见到他们,能够实行儒家的道义,则可以辅佐他们成为霸王.志是记载的意思,陈代说的枉尺直寻这句话是一个比喻,想要孟
子委屈自己伸张道义.所以陈代说,似乎应该是可以去做的
翻译3:孟子说:“过去的时候齐景公打猎,用旌旗召唤虞人,虞人不来,齐景公要把虞人杀掉,
翻译4:虞人是守护皇家园林的一个官吏,召唤他的时候应该用皮帽子,而齐景公用旌旗,所以虞人不来.
翻译5:追求道义的人他们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死后会埋在沟壑里.为了道义而勇敢的人从来不会忘记自己会丢掉脑袋.孔子赞成虞人的什么
方面呢?赞成他不是它应有的召唤他不去,如果不等待他应该有的召唤就往那里跑,这是为什么呢?(言下之义,孟子要坚持原则)
翻译6:志士是坚守道义的人,君子本来就是穷困的,它们的仕途本来就不会很顺利,所以就经常会想起来死了以后没有棺椁,埋没在沟壑
里也不感觉到遗恨.勇士是为了道义而勇敢的人,元是头的意思,为了道义丧失头颅也无所顾忌,孔子赞成的是坚守到死来完善道义,不按照礼
节来召唤自己就不去.这段话的意思是:“一个守护皇家园林的小官吏没有自己的召唤都不去,而为什么一个君子不等待自己的召唤就非得去见
诸侯呢?
翻译7:并且你说的那个弯曲一尺而让八尺直起来,只是用利益来说话,另外如果用利益来说话,那么弯曲八尺而让一尺直起来也可以作
呀?
翻译8:尺的长短是小的,寻的长短是大的,不可以弯曲大的东西来成就小的,而用这个来要求利益
翻译9:过去赵简子让王良为赵简子的宠臣奚驾车,一整天也没有打到一只猎物,奚回去和赵简子说:“王良是天下技艺不好的一名工
师.”
翻译10:赵简子是晋国的一位诸侯,王良是善于驾车的人,嬖奚是赵简子的宠臣.因为没有打到一只猎物,因此复命时说:“王良是技艺很
鄙陋的人.
翻译11:有人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王良,王良说:我请求再做一次.
翻译12:听说嬖奚认为王良的技艺很鄙陋,所以请求再一次为嬖奚驾车.
翻译13:嬖奚勉强着同意.
翻译14:勉强着嬖奚嬖奚才愿意再做一次.
翻译15:一个早晨便打了十只禽兽,嬖奚在对赵简子复命时说:“王良是天下技艺非常好的一个工匠.”
翻译16:因为王良一个造成便打了十只禽兽,所以嬖奚说王良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匠.
翻译17:赵简子说:“我就派他给你驾车.”
翻译18:掌是主管,让王良主管为嬖奚驾车.
翻译19:问王良,王良不肯,
翻译20:王良不肯
翻译21:说,我为了他而约束我的驾车,一天也没有打到一只禽兽,同样是为了他而不按礼法驾车,一早晨便获得了十只禽兽.
翻译22:犯是法度的意思.王良说:我为了他而合乎法度的驾车,合乎理智的射箭,从动物的后面射进去,一个都得不到.不顺着方向射
箭,这就叫做诡遇.不按照礼法去射,一个早晨能射到十只野兽,言下之义是,嬖奚是一个小人,他根本不懂得这些礼法.
翻译23:诗经中说,不失掉他驾车的法度,一箭出去就射伤,我不习惯给小人来驾车,我请求辞掉你的任命.
翻译24:上面这句话是从诗经小雅车攻这一篇里面选出的,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是:“驾车的人不失掉他驾车人的法度,那么射箭的人就一定
会射中.顺毛而入,顺毛而出,一发箭就贯穿了心脏,随着射箭随着死亡就像是把一样东西敲开一样,这种射箭方法是君子的射箭方法.贯,习
惯.我不习惯为小人来驾车,不愿意主观和嬖奚一起来驾车,故此才请求辞退.
翻译25:赶车的人尚且羞耻和这种射箭的人站在一起,大家站在一起得到的禽兽像丘陵一样多,也不干.如果委屈我的道义而跟随诸侯,是

什么呢?
翻译26:孟子引用这个故事来告诉陈代,赶车的人尚且认为和这种射箭的人站在一起是一种羞耻,不愿意和他们在一起,你为什么想要我弯
曲正确的道义而去见那些诸侯呢?
翻译27:并且你太错误了.弯曲自己的人没有能让别人直起来的.
翻译28:这段话是说陈代的说法是错误的,人应当用直的东西来矫正弯曲的东西,自己先弯曲了怎么能够正别人呢?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坚
守正义,不是自己的召唤就不去,弯曲道义而获得富贵,君子是不同意的,即使诸侯把话说得很好听是完善它的言语,伯夷也是不会去迁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