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战国时期价值观和人性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24 08:12:27
战国时期价值观和人性特点
就是史记所载的时期内 古人的价值观是怎样的
尤其是战国时候
为什么谋士们三言两语(有些言辞感觉甚为空洞)就把国君说服了?还有他们经常徘徊在几个国家之间朝秦暮楚,难道不会引起一些国君的怀疑么
那时候国君的作用是什么 怎么感觉都傻颠颠的只知道问"且为之奈何?"
战国时期价值观和人性特点
毫无疑问,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人民最为水深火热的时期之一.
但同时战国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光辉灿烂的时代(没有之一).
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先是魏国强大,然后齐、燕、楚到后来的赵,都曾一时有争霸天下的能力,虽说每个诸侯国都起起伏伏,也都出现了很多昏庸的国君,但在那样的环境下,作为国君价值观的主旋律还是“图强争霸,攻城掠地”.主要的依据呢,魏国吴起变法,燕国乐毅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秦国商鞅变法...变法所取得的成就虽不尽相同,却很明显地表现出各个国家变法图强的愿望,至于有没有能力,能不能做成是另一说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阶层在战国时期是不得不说的,那就是“士”,百家争鸣,所以争鸣,其实就是代表着各中职业的士人们,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买家就是上面说的诸侯国的国君.其实看看战国的士人的政治主张,虽说都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肯定大多数的士人们,都还是有胸怀天下百姓的节操的.特别是孟子和墨子,你去看看他们的主张,以民为本的思想非常浓.所以士人们的价值观简单地讲“改善社会现状,谋取个人成就”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兼爱、非攻---墨子观点
最后老百姓,没什么好说的,刚刚摆脱奴隶之身的百姓,在战乱中能够谋得一条生路足以!毫无政治权利可言.
至于楼主说的:
1.谋士三言两语就把国君说服了,我觉得还是和我们接触的史料有关,你想史记记载了多少人,多少事呀?哪能都那么详尽地描写呢?一般就把主要的经过和内容描述一下罢了.我们看来自然觉得很容易就被谋士说服了,如果是一篇长篇小说的话,大家可以设计一下,谋士见国军前,必然要做很多的资料搜集,然后国君身边的近臣要做有些“沟通”,对国君的喜好要做调查...这样下来会不会还觉得“三言两语”呢?而实际当时的情况,我想更倾向于后者,而不是《史记》所做的记录.
2.朝秦暮楚,本来就是当时士人们的风气,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君更加重视人才.而且国君也并不是不怀疑,苏秦不就是被判间谍罪处死的吗?
3.国君的作用,就好像一家大集团公司的老总,主要工作是拍板,计谋当然是要下面的人出,具体事务自然要下面的人做啦."且为之奈何?" 作为口头禅千真万确,且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