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AB=IOcm动点p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5 18:39:59
如图AB=IOcm动点p
如图,长方形ABCD中,AB=18cm,BC=10cm.动点P沿AB边从点A向点B以1cm/s的速度运动;动点Q沿D-C

(1)题意得:1/2t*10=15得,t=3(2)题意得:t+3t=18+10+18,t=11.5答:(1)3s(2)11.5s

如图,圆O的直径为10cm,弦AB=8cm,P是弦AB上的一个动点,求OP的长度范围.

通过作图可以发现,OAB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长8,腰长10/2=5,OP的长度范围最长,即为腰长,最短即为O点至AB的垂线,对于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为5,一条直角边为8/2=4,所以另一条直角边O

如图,已知Rt△ABC,∠ACB=90°,AC=BC=1,点P在斜边AB上移动(点P不与点A、B重合),以点P为顶点作∠

第一题∵∠BPC是△APC的外角∴∠BPC=∠A+∠ACP∵∠BPC=∠CPQ+∠BPQ∠CPQ=∠A=45°∴∠ACP=∠BPQ∴△APC∽△BQPAP/BQ=AC/BPAP/BQ=AC/(√2-A

如图,直线y=-x+1与x轴,y轴交于B,A两点,动点P动点P在线段AB上移动(不与A,B重合)以P为顶点作

先假设存在,因为等腰三角形只要有两条边相等就可以,先假设是OP=OQ,此时必然要求OP垂直OQ,显然是不可能.再假设是OQ=PQ,可以证明此时要求这两个互相垂直,进一步可得要求OP垂直AB,P是AB中

如图,已知在矩形ABCD中,AB=2,BC=3,动点P从D点开始沿线段DA向A点运动,连结PC,过点P作PE⊥PC交AB

△AEP∽△DPC设AP=a,AE=x,PD=3-a,a/x=2/(3-a)∴x=(3a-a²)/2=(-(a-1.5)²+9/4)/2∴x大于0小于9/8再问:�ǵڶ�����ô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B=6cm,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每秒1cm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同时另一动点Q从点B出发

(1)请说出△ACP全等△BAQ的理由:不全等,没有理由,只有Q的移动速度与P的移动速度相等时,2个△才会全等,请直接写出∠CDQ的度数.,不知道,D点在哪?(2)当a=2时,BQ=(用含t的代数式表

如图,在三角形ABC中,角ACB=90°,BC=6,AC=8,AB=10,点P是边AB上的一个动点,点P关于ac对称点为

当DE平行AB时∠DCA=∠CAB又因为∠DCA=∠PCA所以PC=PA同理可证PC=PB即P为AB中点AP=5DE=CD+CE=2PC,即求PC最大值最小值PC最大时为8(P在A点)最小时4.8(P

如图1,直线y=-x+6与两坐标轴分别相较于A,B点,点P是线段AB上的1动点(不包括AB两点)过点P分别作PC⊥OA

这个是丽水的一个初二期末考试题哦!题目不难,不过好像还不止这些!连接OP两点,AOB的面积=AOP+BOP1/2*OA*OB=1/2*OA*PC+1/2*OB*PD36=6PC+6PDPC+PD=6

如图,⊙O的弦AB=10,P是弦AB所对优弧上的一个动点,tan∠APB=2,

(1)△APB是直角三角形有两种情况:作直径AP2、BPl,连接PlA、P2B,∴P2B=AB÷tan∠APB=5,PlB=AP2=55,所以PB的长为5或55;(2)△APB为等腰三角形时有三种情况

做第二、第三问!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AD=6,点P、Q分别是AB边和CD边上的动点,点P从点A向点B运动,

里面的2地方都是平方,提交的时候好的,完了就显示不出来了(2)如图1所示,此时刚好OE交BC于点B由于OE为PQ的中垂线,则PO=QO,OE⊥PQ则PB2=OE2+PO2=OE2+OQ2=EQ2则PB

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P是斜边AB上的一个动点(P不与A,B)

过C作AB垂线,垂足为M因为三角形AC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M=BM=CM=1/2AB因为DE⊥AB所以角DEP=角CMP角EDB=角B=45因为CP=PD所以角PCD=角PDC所以角CPB=45+

如图,已知AB//CD,p为BC上一点,是说明当点P在BC上移动时,总有角阿尔法 +角贝塔=角B

证明:延长DP交AB延长线于点E∵AB//CD∴∠E=∠CDP∵∠CPD与∠BPE为对顶角∴∠BPE=∠CPD∵∠ABC为三角形BPE的外角∴∠ABC=∠BPE+∠E∴∠ABC=∠CPD+∠CDP∵∠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AD=1,点P在线段AB上运动...谁有这样的动点问题,急寻.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AD=1,点P在线段AB上运动,设AP=x,现将纸片折叠,使点D与点P重合,得折痕EF(点E、F为折痕与矩形边的交点),再将纸片还原.(1)请写出使四边形EPFD为菱

如图,AB是圆o的弦,AB=2,P是弧AMB上的一个动点,且∠APB=30°

(1)∠AOB=2∠APB=60°.【圆心角=同弧上的圆周角的2倍】OA=OB,∠OAB=∠OBA=(180°-∠AOB)/2=60°,三角形AOB是等边三角形;圆O的半径=OA=AB=2;(2)S△

如图,AD⊥AB,BC⊥AB,且AD=2,BC=3,AB=12,P是线段AB上一个动点,连接PD,PC

(1)解这种问题一般是找C点的关于AB的对称点C‘,C’D就是y的最小值,因为两点之间距离最短显然y(min)=根号[(2+3)^2+12^2]=13(2)此题相当于AD=3,BC=4,AB=24,所

(2012•溧水县二模)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8,AD=6,点P、Q分别是AB边和CD边上的动点,点P从点A向

(1)∵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AB=CD=8.∠A=∠D=∠C=∠B=90°.∵PQ∥AD,∴四边形ADQP是平行四边形,∴AP=DQ.∵AP=CQ,∴DQ=CQ∴DQ=12CD=4,∴

A----M----P-----N------B如图,线段AB=10,P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M为PA的中点,N为PB

设AP=X,则BP=10-X∵M为AP中点,N为BP中点∴MP=1/2AP=1/2X,NP=1/2BP=5-1/2X∴MN=MP+NP=1/2X+5-1/2X=5所以MN的长度恒为5,不改变.

-----P----M-----A----N----------B 已知:如图,线段AB=10,P为线段AB上一个动点,

P在AB之间﹙包括与A,B重合﹚时,MN显然是5现在看P在A的左边,设PA=2a,即PM=MA=a,PN=PA+AN=2a+AN=NB=﹙10+2a﹚/2=5+a∴AN=5-a,MN=MA+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