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南宋朝却马的原因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8 23:12:01
南宋朝却马的原因
南宋朝却马的原因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对于步兵具有天然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表现在机动性和冲击力方面.说得通俗些,步兵打骑兵是赢了追不上,输了跑不掉.而骑兵在攻击步兵的时候,可以利用人和马的总动量来对其正面的步兵方阵形成更大的冲击力.马的质量比人要大的多,而运动速度又超过人的奔跑速度,因此骑兵所能够给与步兵的冲击力一般都是远大于步兵的冲击力.理解这一情况需要应用物理学的动量定理,请参考高中物理第一册.还有更为重要的是,机动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军队之间的数量对比.换句话说,机动性好的一方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对方的某一个区域,局部形成了兵力优势.尽管整体上来说,可能是防守的一方兵力更多,但是防守一方需要防守很多地方,在一个局部而言,进攻方可以形成数量优势.并且赶在防守方的援兵到达之前,将当地守军消灭掉.这也就是机动性的作用,机动性好的军队可以通过快速的转移自己的部队,总是能够形成局部战场的兵力优势,从而把缺乏机动性的一方逐步歼灭.因此,游牧民族对于农耕民族来说,总是具有先天的军事优势.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万里长城.
那么农耕民族该如何来应对,一种方法是利用地形,也就是利用山地来阻挡骑兵的奔跑,并且居高临下的攻击.长城正是这样防御方式.另一个办法就是以骑兵对骑兵,通过组建强大的骑兵军团来对抗游牧民族.汉之对于匈奴,唐之对于突厥,都是沿用的这种策略.但是到了宋朝,局面完全是另外的样子.首先宋朝在建国之初,就没有能够占领燕山山脉,自然就不能够依靠长城来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既然第一条路走不通,还有第二条路可以走.但是宋朝也没有像西汉那样,大规模的养马从而建立一个强大的骑兵军团,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宋朝的版图之内缺乏可供大量养马的土地.军队所用的马匹和民间的马匹要求不同,必须是成年的公马,而且体力要足够好.要得到这样的马,依靠圈养是不可能的,必须放牧,也就是要有大片的牧场供马生长繁衍.其次,马生长于比较寒冷的北方地区,对于温暖潮湿的气候是不适应的.因此在长江流域根本无法养出优良的军马.整个中国古代,能够养马的地方大致是两个,一个是西北,一个是东北.汉朝和唐朝养马,主要都是在西北.在宋朝建国时,这两片地区都已经被游牧民族占领,宋朝必须首先夺回这两片地区才能在那里养马.但是没有足够的战马又不可能去占领这两片地区,于是宋朝对此也无可奈何.但是有一点是应当注意的,那就是宋朝的版图包括了甘肃东部地区和陕西大部地区.汉朝就曾在这一地区大规模养马,宋朝为何不能效仿呢?以笔者个人观点,这恐怕要从当地环境变化的角度来考虑.一个地方曾经适合养马,并不意味着以后也会同样适合养马.
一般说来,人类的活动总是要破坏环境的,只是破坏程度的轻重而已.人类需要获得耕地,也需要获得燃料,在这两个最主要的动机驱使之下,人类不可避免的要破坏生存地域的植被.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就像一个生物体一样.但是这种自我修复能力毫无疑问是比较有限的,一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必然造成无法自我修复的破坏或者是需要漫长时间才能够修复的破坏.我们不妨看看现代的一个例子.整个东北地区都曾经被称为黑土地,这里的土地不需要施肥就可以耕作.但是今天,在东北已经基本看不到黑土地,几十年的粮食种植已经破坏了土地的肥力,黄土地就必然变成黑土地.而且这里的黄土地也不可能再变成黑土地了.因为变回去的方法只有让耕地重新成为荒地,由土地经过漫长的时间自我恢复.然而定居于这片土地的人口又如何满足温饱需求呢?除非将东北的人口绝大部分移民到其他地方,这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东北的土地和植被会被破坏,其他地方也同样会.当年楼兰高昌都是繁华的西域国家,现在早就全部成了沙漠.在关中平原以及陕西北部地区,这种破坏同样在缓慢的进行着.而且由于西安曾经是两个辉煌帝国的首都,这种破坏作用远比其他地方要明显.不妨称之为建都的破坏作用.
为什么建都会有破坏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首先,首都必然是交通枢纽,条条大路通罗马.首都从来都是富商豪贾达官贵人最密集的地方.人们的生活水平是与其能源消耗量直接相关的.就算是今天,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也是与其人均石油消耗量直接相关的.这些达官贵人为了维持其生活水平,必然需要大量的粮食、燃料和草料,结果就是造成了首都周边地区的植被日渐严重的破坏.第二,首都也是人口高度集中的区域.不仅因为首都的居民数量超过其他任何地区,而且还有一点就是军队的集中部署.历代王朝为了防止地方尾大不掉,都把全国军队的精锐集中部署在首都周围,特别是骑兵的集中部署.马的胃口是想当大的,养活一匹马的费用可以养活6到7个人.人体的输出功率大约是100瓦,注意是输出的机械功功率,不是发热功率.而马的输出功率是700瓦左右,投入和产出基本是成比例的.这样一来也就造成了巨大的粮食需求,因为军马也需要吃粮食.为了满足如此庞大的粮食需求,首都周边的土地就会被尽可能的开垦,这同样是加剧植被破坏的.再有,军马是必须放牧的,否则体力退化就只能退役了.大量马匹集中放牧同样破坏植被,今天这样的情况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大面积的发生,经历过沙尘暴的人们对此应当都有切身体会.
几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就形成了我们前面所说的建都破坏作用.只要一个地区成为首都,这种破坏作用就必然发生.而从秦到唐,首都都在西安及附件地区,长达几百年的破坏,使周围的植被不可避免的大面积衰退.而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的能力是由降水量决定的.水是生命之源,只要有了水,植被破坏后还能再长出来.但是如果没有水,那就只能成为沙漠了.也就是说,降水越丰富的地区,其植被的抗破坏力越强.而越是到了内陆地区,其降雨就越是依赖于植被本身.也就是说,植物在内陆地区承担着改变当地气候的任务.植被破坏了,降雨量就要减少;而且没有植被的拦蓄,降下的水也存不住,植物能够获得的部分也在减少.这样一来,植被一旦被破坏,基本就不可能修复了.黄土高原从原始森林区成为今天的样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因此,从唐朝之后,西安再也没有成为中国的首都.西安虽然是江山形胜之地,后来的宋元明清也未必就不想去西安建都,但是那里的生态系统实在是无法承担作为一个首都的压力了.因此,不得不另择他处.
在宋朝时代,西安周边的植被破坏很可能已经达到了无法容忍大面积养马的程度.宋太祖曾有建都洛阳的考虑,但是没有严肃的考虑过建都西安的问题.北宋虽然控制了陕西大部和甘肃东部,然而此时这些地区也很可能无法大规模养马.于是,宋朝也就只能徒叹奈何了.北宋在黄河两岸养马,然而这里的气候实在不适合养马,所得马匹很多无法满足军用标准.
宋朝之不养马,既有这个朝代先天的不足,那就是适合养马的草原被游牧民族占领.等到宋朝消灭了南方的割据政权,想占领这些草原和山脉地区也来不及了.同时,宋朝不养马也是因为关中平原以及周边地区的养马潜力已经被汉朝和唐朝等朝代利用完了,宋朝就是想养,这里也承受不起养马的压力了.
在没有工业的时代,经济实力是无法有效的转化为军事实力的,除非有办法获得足够多的良马.宋朝之富庶,仅从一点就可以看出.整个两宋期间,虽然小的零星农民战争时有发生,但是从来没有发生全国范围的农民战争.可见宋朝各阶层的生活都是比较宽裕的.随着现代工业的建立,游牧民族的威胁一去不复返,对于骑兵的研究也就只具有理论意义了.
应当指出的是,马匹的缺乏是宋朝军事孱弱的一个原因,但并不是全部原因.然而宋朝的孱弱在当时是无法改变的,除非历史特别眷顾宋朝,让辽国或者西夏中的一方陷入严重内乱.建立工业体系也罢,放权给武将也好,对于宋朝都是不可实现的任务.历史造就了一个孱弱而富庶的朝代,后人也就只能掩卷长叹了.游牧民族的军事优势由机关枪的发明永远彻底的解决了,而对武将的统御问题也随着无线电的发明从技术上彻底解决了.(注意,我说的是技术上)本篇之后,我会考虑写一篇文章专门分析无线电这个发明对于人类历史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