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杜甫的诗有什么风格特点?最好从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来分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25 19:12:17
杜甫的诗有什么风格特点?最好从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来分析!
杜甫的诗有什么风格特点?最好从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来分析!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译文]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恐怕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题解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其余两个是黄鹤楼、鹳鹊楼),下瞰洞庭,视野广阔.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文化名楼.
句解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杜甫少时就有壮游名山大川的雄心,曾先东游吴越,后北游齐赵.岳阳楼是千古名胜,诗人早有尽兴一游的夙愿,无奈战乱频仍,身世漂荡,难以如愿.今日流落至此,方得以一饱眼福.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只见吴越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长天.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宋代刘辰翁说,此联“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吴楚”,春秋时代的吴国和楚国.今湖北、湖南及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区古属楚地;今江苏、浙江及江西的部分地区古属吴国.“坼”,分裂.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全家人住在一条小船上,四处漂泊.此时,他身体衰弱不堪——右臂偏枯,耳朵失聪,还患有慢性肺病.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我不禁涕泪交流.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韵无穷.“戎马”,兵马,这里借指战争.大历三年(768)秋,吐蕃侵扰灵武,京师戒严;朝廷又命郭子仪率兵五万至奉天,以备吐蕃.
评解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