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青藏高原的解说词要有风俗习惯 温度 景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23 06:28:57
青藏高原的解说词
要有风俗习惯 温度 景点
青藏高原的解说词要有风俗习惯 温度 景点
http://baike.baidu.com/view/4979.htm
上面的地址中有风俗习惯和地理位置
青藏高原
地形 青藏高原的形成与地球上最近一次强烈的、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密切相关,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高原南有喜马拉雅山脉,北有昆仑山脉和祁连山脉,东为横断山脉,西为喀喇昆仑山脉.内有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冈底斯山脉等.这些山脉海拔大多超过6000米 ,喜马拉雅山脉许多山峰超过8000米.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怒江、澜沧江、塔里木河等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冰川、湖泊、地热 高峰终年积雪,似冰川营垒,是全球中低纬度地区的最大冰川活动中心.冰川面积3.42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冰川面积的77%.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区,也是盐湖最大分布区.如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纳木错,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产食盐、硼砂、芒硝等.高原上随地势升高,分布着季节冻土、隔年冻土和多年冻土,冻土厚度随海拔增高而增厚.在多年冻土区内 ,季节融化层中水的融化和冻结,发生冻胀丘、冰锥、寒冻石流、热融沉陷等现象,给施工、建筑物、交通运输造成很大困难.高原地下岩浆活动频繁,多地热活动带,形成许多温泉、热泉、沸泉,如羊八井地热田.
气候 高原地势高峻,对该区和东亚气候产生极大影响,具独特的高原气候特征: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平均气压大部分在625毫巴以下,为海平面气压的一半;空气密度0.71~0.80千克/米3,平均为海平面的60%~70%;空气含氧量0.166~0.186千克/米3,比海平面减少35%~40%;水的沸点也降至84~87℃.光照充足,辐射量大,全年日照时数2200~3600小时,年总辐射量大多高于160千卡/厘米2.气温低,年变化小,日变化大,年均温多低于5℃,1月均温大多为0~13℃,在海拔高处也出现-16~-18℃的闭合等温线地区,7月均温8~18℃,藏北地区多低于8℃.干湿季分明,干季多大风,4~9月为雨季,降水地区分布差异悬殊,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50~900毫米.全年大风日数以藏北地区最多,阿里地区8级以上的大风日数在150天以上.高原寒冷干燥、气候严酷,自然植被多矮小稀疏,具有抗干寒、抗风、耐盐等生态特征.高原上的高山草甸土、高山荒漠土等,土层浅薄、发育较差.高于4500米的地方,无绝对无霜期,谷物难以成熟 ,只宜放牧.牲畜以耐高寒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为主.4200米以下的河谷可种植作物,以青稞、小麦、豌豆、马铃薯、圆根、油菜等耐寒种类为主.雅鲁藏布江谷地纬度低,冬季无严寒,小麦可安全越冬,加上光照条件好,春夏温度偏低,延长了小麦生长期.拉萨市冬小麦有亩产818.5千克的纪录.

青藏高原的名胜古迹
(西藏)西藏不仅有世界屋脊奇异的地质地貌和独特的自然风光,而且有别具一格的社会人文景观,仅寺庙在历史上最盛时就有2700多座,还有不少宫殿、园林、城堡、要塞、古墓、古碑等.①雅砻河风景名胜区.距拉萨150千米,位于号称“西藏粮仓”的山南地区南部,是藏民族公认的发祥地.区内主要名胜:雍布拉康,藏语意为“母子宫”,在山南地区乃东县东南,雅砻河东岸的山顶上.相传建于公元前1世纪 ,殿堂内保存有历代文物 、典籍,是西藏最早的宫殿建筑遗址.桑耶寺,建于公元779年,藏语意为“无边寺”,“存想寺”.位于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外形宏伟庄重,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藏王墓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南地区琼结县城对面的穆日山上,背山面水,为吐蕃时期藏王们的墓葬群.据史料记载有21座墓,现能见到墓有9座,方圆达3千米,尚未发掘,多数墓高达数十米,酷似山丘.②拉萨名胜区.区内主要名胜:布达拉宫,中国著名的古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汉藏建筑艺术合璧之作.大昭寺内壁画、浮雕、塑像等都与唐代内地的风格相似,寺内保存有唐代以来的大量历史文物.罗布林卡藏语意为“宝贝园林”,在拉萨市西郊,始建于16世纪,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夏宫,占地36公顷,分为宫内和宫前区、森林区3个主要部分,园内有宫殿佛堂,亭台水榭,湖池小径,曲折通幽,是拉萨著名的园林风景区.哲蚌寺,位于拉萨西北5千米的山坡上,建于1416年.历史上僧人定额为7700人,主要建筑为大经堂,可容8000僧人.历代达赖都以此寺为母寺.寺内收藏的历史文物、佛教经典及工艺美术品十分丰富.色拉寺,坐落于拉萨北部山上,建于1419年,僧人多时达5500人,规模宏大,环境优美,寺内佛像上万尊.还有许多来自内地的佛像、法器、供器等珍贵文物.甘丹寺,建于1409年,位于拉萨以东约20千米的达孜县境内,寺庙建于汪固尔山顶的山坳处,其主要殿堂可容纳3000多僧人在殿中诵经.寺内有黄教始祖宗喀巴灵塔殿,灵塔用白银建造,外包纯金,十分华美.寺中还拥有乾隆盔甲和“唐绣”等珍贵历史文物.此外还有小昭寺、楚布寺、龙王潭公园、劳动人民文化宫、西藏革命展览馆等名胜景点.③日喀则名胜风景区:扎什伦布寺,扎什伦布藏语意为吉祥须弥之意.该寺位于日喀则市西,是西藏佛教格鲁派(黄教)四大寺院之一,又是后藏地区班禅四世以后历世班禅的驻锡祖庙.大佛殿内供奉的一尊镀金强巴铜佛(即弥勒佛)高达26.7米.全寺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保存着大量传世的珍贵文物及栩栩如生的壁画.萨迦寺,位于日喀则地区萨迦县城内,全寺藏书有4万卷 ,可称是第二敦煌.萨迦法王八思巴曾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国师.夏鲁寺,位于日喀则东南约10千米处,建于1087年,为藏汉混合的建筑结构,藏式殿堂,汉式殿顶,壁画丰富、精美,具有独特的风格.白居寺,位于日喀则江孜县城内,建于1414年,有闻名西藏的泥塑罗汉堂,寺内白科塔(意为吉祥轮)共9层,塔座底层广2200平方米,共有108个门,每层均有佛堂,供有佛像并绘满了壁画,据说加起来佛像有10万尊之多,故又号称十万尊佛塔.宗山炮台,为1904年西藏军民抗击英国侵略军遗址.宗山地势高峻,为抵御英军,在半山前崖曾构筑炮台和其他防御设施,遗址至今尚存.羊卓雍错,湖面海拔4441米,面积638平方千米,水深30~60米,蓄水量150 多亿立方米,湖中盛产高原裸鲤,鱼类蕴藏量达2~3亿千克.湖滨周围水草丰美,数万只天鹅、黄鸭、水鹰、沙鸥等长期集聚湖中.冈仁波齐峰和玛旁雍错,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为著名的千年佛教胜地,至今中外香客不断.古格王国遗址,系公元10世纪前后的一处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海)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是中国西北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具有中国古典宫殿建筑特点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塔尔寺坐落在西宁市西南的湟中县鲁沙尔镇,为中国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殿宇相连,白塔林立,是中国著名的六大喇嘛寺之一 .瞿昙寺,位于乐都县城东南25千米,系明代建筑.回廊墙面上布有约400平方米的壁画,堪称一绝.青海湖距西宁约120千米,为中国最大的咸水内陆湖.此外还有孟达山、柴达木、马厂塬遗址、西海郡古城遗址等.

青海湖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位于青海省东部.古称西海,蒙古语叫做库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即青色海的意思 .四周为群山环绕,湖面海拔3196米,湖水面积4583平方千米.湖水平均深度18.6米,最大深度28.7米,蓄水量854.4亿立方米,入湖大小河流有30余条,其中位于湖西的布哈河是最大的入湖河流,占有入湖总径流量的2/3左右,由于青海湖地处内陆高原,气候寒冷干燥,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入湖河流多为间歇性河流.补给水量减少导致湖泊水位下降,湖面缩小和湖水含盐量不断增加.青海湖是构造断陷湖.形成初期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以后由于地壳运动,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堵塞了青海湖外泄通道,遂演变成了闭塞湖.加上气候变干,青海湖也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位于中国青海省刚察县青海湖西侧.鸟岛高出湖面10米,面积7850公顷.1975年建立自然保护区,包括鸟岛周围地区面积共5.36万公顷.每年春夏约有10万只鸟飞来度夏,主要有斑头雁、鱼鸥、棕头鸥、鸬鹚、燕鸥、黑颈鹤、天鹅、赤麻鸭等10余种鸟,其中前4种最常见,约占岛鸟群数的70%.除斑头雁主要以植物为食外,其他3种均以鱼类为食.湖滨水草丰美,湖中盛产湟鱼,鸟岛附近的布哈河口是湟鱼产卵的场所,为鸟类提供食物.每年5、6月间,成群的鸟来此繁殖、育雏,鸟岛上布满鸟巢、鸟蛋.深秋时节,各种鸟的家族离岛飞往南方越冬.中国鸟类专家和科学工作者已对斑头雁、鱼鸥等的迁徙规律、鸟的数量变动及主要鸟类的生态生物习性进行综合研究,为中国鸟类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