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物理 > 作业

物理学中的中和现象,最终为何两个原子都恢复电中性?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物理作业 时间:2024/06/17 07:59:38
物理学中的中和现象,最终为何两个原子都恢复电中性?
百科当中的定义: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一个失去电子,而缺少电子带正电荷,另一个得到电子,而因有多余的电子带负电,一个失去多少电子,另一个得到多少电子,当发生电的中和时,带负电的那个物体会将多余的电子传给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的物体,使的两个物体的原子都恢复电中性的过程.所以到最后两个物体就都不带电了.
中和时负电荷会移动,所以会产生瞬时电流
我有些好奇:为什么他说中和现象的最终是使两个物体的原子都恢复电中性.

假设 : 玻璃棒有8个+ ,验电器金属箔有6个-,当-转移给+时中和了一部分,然后玻璃棒还剩2个+,验电器没了,这个时候验电器不多不少,而玻璃棒还少两个电子,这个时候怎么呈电中性?

再假设:玻璃棒带两个+,验电器带6个-,中和掉两个以后,验电器还剩4个,为什么有两个会跑到玻璃棒上呢?
物理学中的中和现象,最终为何两个原子都恢复电中性?
为什么会中和?
答:正电荷、负电荷之间会产生电场,电场作用于电子(使得电子受到电场力),使得电子向正电荷处移动;而电子移动会减弱电场.两者综合作用最终达到平衡状态.
有多余电荷怎么办?
答:百科第一句话是一个前提:“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才有后面的“电中性”.如果正负电荷总量不想等,又假设电子不会想系统外移动,那么电子最终分布必须让电场为0.这个分布与两个带电体的几何外形和材料都是有关系的,不一定是两个物体电子相等.

再问: 那如果是玻璃棒和验电器相互接触,(中和之后,验电器还剩两个-),这个时候我们老师画图的时候就把其中两个“-”放到了玻璃棒上,这个是咋回事呢
再答:   电子移动的根本动力是电场的作用力。   所谓的“两个电荷”只是理想情况,实际上是不会发生“两个电荷”在玻璃棒上的,而是大量的电荷,它们的数量足以造就一个分布,使得玻璃棒和验电器的电场为零。   所以说你说的情况是老师上课教理论的情况,实际中并不存在。就这种情况而言,假设将玻璃棒和验电器作为质点,那么应该是一边一个电子。   不过能想到这种深度足见你很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