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政治 > 作业

叔本华哲学中的 物自体 概念怎么理解?他哲学论中的 意欲 是一个什么概念?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06/23 16:59:24
叔本华哲学中的 物自体 概念怎么理解?他哲学论中的 意欲 是一个什么概念?
叔本华哲学中的 物自体 概念怎么理解?他哲学论中的 意欲 是一个什么概念?
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的哲学的基本概念.指他自己臆想的一种存在于人们感觉和认识之外的客观实体.又译为“自在之物”、“物自身”.
  康德把它作为现象基础,认为人的感性认识是由于外物的影响作用才产生的.人们只能认识外物作用于感官时所产生的现象(表象).人们承认了现象的存在,也就必然承认作为现象基础的物自体存在.在这个意义上,物自体是感觉的基础.
  但是,人不可能超越感官去认识物自体,物自体对人来说,永远不可知.所以,物自体又是人们认识的最后界限.在康德看来,由于外物对感官的作用,人们承认外界物自体的存在;同样理由,由于内部情况,人们也必然承认主体自身(灵魂)的存在,由此类推,人们也必然承认作为一切现象总和之根据的最高存在体(上帝)的存在.因此,康德把物自体又看作是自由意志、灵魂和上帝这些本体性的东西.它们虽然不是认识对象,但却是道德实践的依据.
  意欲
  1.即指人对某种事物在思想上的欲望
  2.意欲论
  (1)认为人除了认知活动外,还有意欲的活动方式.意欲是人从内到外的活动,它以外部事物为目的,把自己的力量施加在外物上,改变或利用外物,外物的变化是意欲在心灵之外造成的结果.意欲也就是人的行为.
  (2)认为意欲分为感性意欲和理性意欲两种,它们的差别就如感觉与理智、动物与人的差别一样.
  感性意欲是动物意欲,是人的自然意欲;理性意欲则是意志.很显然他认为意志要比感性意欲高级.
  (3)认为人的行为分为“人性行为”和“人的行为”.
  人性行为是完全由理性意欲支配的行为,它出自人所特有的属性,是理智与意志相统一的行为;人的行为则是由理性意欲与动物意欲共同支配的行为,它出自人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