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30 03:05:21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比较经常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决定着这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它不仅体现在一个人的信念、理想、世界观上,也体现在一个人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上.所以心理学中也称个性为个性品质.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呢? ●要做好表率 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非常之大.父母,以及和孩子接触最多的亲人,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孩子总是有意或无意地模仿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他们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都可能迁移到孩子身上.所以,家长的言行在孩子面前都要尽量做好,以一个良好的个性品质影响、感染给孩子. ●“角色”,要适当 家庭生活中,每个成员都在有意无意中扮演着某种角色.家长不能溺爱孩子,让他扮演“一家之主”的角色.这样的孩子不是变得自私自利,任性胡闹、蛮不讲理,就是变得依赖性强,遇事缺乏主见.所以家长要摆正好孩子在家庭中的角色、位置,过分庞爱孩子不利于他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教育要得法 家长对孩子应该关怀爱护,但不是娇惯溺爱;应该严格要求,但不是冷漠无情,更不能打骂虐待.看到孩子的问题,要调查了解,分析原因,耐心教育;看到孩子的进步,要及时肯定. 给孩子独立的机会 在上学路上,常见到这样一些情景:孩子上学,家长帮背书包;孩子的鞋带松了,家长帮系好;……这些做法,无疑是父母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更糟糕的是,这种“包办代替”还有可能使孩子产生自己无能、愚蠢的观念,导致孩子自信心不足,这对孩子更是一种无形的伤害. 那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 ●不过分保护. 对孩子过分保护,往往会妨碍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使他们变得胆怯、依赖心重、神经质,不敢做任何尝试,而且不易与人接近.所以,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应放手给他自己去尝试、去实践. ●让孩子处理自己的事情. 家庭里最好让孩子有自己的桌子、椅子、小柜子等,让他们从小养成自己处理自己用品的习惯.例如蜡笔、尺子等学习用品放在自己的抽屈里,玩具放在玩具箱内,图书放在小书柜,弄乱了自己整理好.孩子在处理这些事情时不知不觉就会养成独立的个性. ●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可以使孩子更有责任感.比如可以让孩子帮擦桌子、洗碗筷等.当孩子完成了你交给的任务后,要跟他说声“谢谢”,并给予适时鼓励:“你真能干!”既尊重孩子,又强化孩子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 ●有耐心. 有些父母因孩子的动作慢、草率了点,索性代劳;当孩子想表达自己的意见时,父母却抢着说.这种不耐心倾听的结果,会干扰孩子创造性的思考过程,使他变得沉默、依赖,要知道,孩子的独立性不仅依赖于身心发展的成熟,也需要靠后天的学习,因此父母一定得有耐心,千万不可操之过急,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 ●对孩子的疑问不要急于给他完整的答案. 孩子对问题疑惑时,正是孩子智能活跃、独立思考的最佳机会,所以家长应好好利用.当孩子提出问题时,父母切忌轻易和盘托出答案,只需给孩子一个“引子”,至于结论,让孩子在大人的引导下去思考. 孩子自我中心意识过重怎么办(一) “我家那孩子在家很任性,全家什么事都要顺着他,家人的教育都不听.如果有什么事不合他意,就闹个没完.在学校和同学相处也不好,常因一些小事与同学互不谦让,发生矛盾,该怎么办好呢?” ●引导孩子学会正确评价自我 家长多和孩子谈心,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身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指出这些不好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使孩子端正对事对物时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当然,这需要一个逐步改正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孩子少溺爱、多严格要求 家庭过份的娇惯、溺爱,是孩子自我中心意识膨胀的发源地.家长应对孩子的日常行为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对他们进行做事应替他人着想,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让孩子在空余时间适当的做一些家务和力所能及的事,鼓励他们帮同学、邻居做好事,使孩子在别人的赞许声中体验为他人服务所获得的喜悦. ●教育孩子学会关心他人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常鼓励孩子与同学、邻里友好相处,使孩子在与同学相处的活动中,学会与人平等、友善、和谐的交往.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在集体中感受集体主义精神,淡化自我中心意识. ●及时鼓励、表扬 孩子克服自身的缺点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且孩子的意志力相对较薄弱,耐心不够.因此,家长在帮助孩子克服不良的习惯时,应常给予孩子鼓励和表扬的话语,哪怕只有一丁点儿的进步,使他们一直有信心去改正错缺之处.孩子自我中心过重意识怎么办(二) “我的孩子做事特别霸道,无论什么人跟他在一起都要顺着他.比如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大家正看得高兴,他突然间想看动画片,那就会非要转台或开VCD,其他人就别想看了;有时候带他去朋友家玩,经常是玩得正高兴时他就大喊大叫要回家,闹得大家都扫兴;他的房间别人不许进去,他的东西别人不许动;他高兴做什么就要做什么,从来不考虑别人,做什么事都要以他为中心,任性而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该如何教育好他呢?” 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从小受到父母和长辈的过分溺爱,骄惯放纵.现代的家庭,父母以及长辈容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处处迁就孩子,容易使孩子从小就意识到“我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得不到只要一哭一闹也能得到.”于是就容易产生过分的占有欲望以及自大、独尊的心态,时时处处要别人迁就,常常提出无理要求.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作为家长应当从哪些方面来帮助孩子解决这一问题呢? ●家长应改变以前盲目溺爱,一味骄惯孩子的做法.就该对孩子的具体要求分清是否合理,对于一些不合理的、过份的要求应予以指出、拒绝,并对孩子耐心地讲明道理,指出他的不对之处,提出批评.当然要孩子一下子接受肯定是不可能的,这期间必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对于孩子的哭闹,家长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是不要再因为孩子的哭闹而盲目迁就;二是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大发雷庭,给孩子一个冷处理过程,让他意识到哭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比较高远的理想.孩子有了正确的理想与目标,才会有学习的榜样.同时还要让孩子认识到,有了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就应当从日常小事做起,比如可以这样问他“你见过象你这样天天发脾气的发明家吗?”以此激发他改正的内动力. ●批评与表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充分发挥批评与表扬的作用,通过批评的约束与表扬的激励,能够使孩子逐渐意识到该不该做、怎样做好.家长批评与表扬孩子的时候,应当向他指出为什么要批评他,该如何改正;孩子做得好时,及时表扬. ●帮助孩子克服心理依赖性.孩子自我中心过重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从小家长包办代替、过分的照顾保护和娇贯迁就,对于很多事情,孩子都不用想不用做,久而久之,产生了依赖心理,让他觉得一切都是很容易得到,因而不能体谅到父母的艰辛,容易任性而为,所以应该要求孩子克服依赖性,促其自理,导之自强,教之自立,从日常生活、劳动做起,让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帮助孩子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培养其独立能力. ●帮助孩子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孩子们已经能够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好坏,有了好恶情感;同时,情感的稳定性逐渐增加,控制能力不断增强,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家长可让孩子思考一些道理:乱发脾气有什么坏的影响,别人会怎样看待你,如果去到哪里别人都不欢迎你会有什么感受?等等,让孩子意识到要自我控制、克服不良行为. ●让孩子融入到小伙伴中去.孩子孤独容易乖僻、任性、自我,而在与同伴们玩时,因为大家相互之间是平等的,任性、自我不受大家欢迎,所以使孩子认识到要与人交流,就不能过于自我中心.同时,孩子在与同伴们玩耍、游戏、交往中,尝试到合作,友谊的乐趣,又能培养其社会交往能力. ●疏导孩子的虚荣心理.孩子在生活中许多任性的事情都是虚荣心作怪,在与小朋友们攀比中经常对父母提出一些过分的、不合理的要求,达不到目的时虚荣心受损,就容易乱发脾气.家长既要指出生活上不讲检朴,随意浪费、乱赶时髦、相互攀比是一种错误,又要以身作则,以求实的精神和作风给孩子作榜样. ●疏导逆反心理.儿童因为受逆反心理作用,容易产生对立情绪,走向极端故意和父母唱对台戏,其实逆反心理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孩子的自尊心的成人感增强,希望自己的独立意向得到尊重.家长应当教育孩子待人处事应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启发孩子学会心理“移位”,设想自己处于别人的位置上考虑问题的心理,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从而疏导逆反心理. 教孩子克服胆怯 “我女儿贝贝,今年8岁,很聪明,就是胆小,内向.在人多的环境中,别的孩子敢说敢笑敢唱敢跳,而她总是躲在后面,推都推不出去,我心理非常着急,该怎么办呢?” 胆小退缩的孩子,大多数有以上的特征.他们的气质类型属于典型的抑郁质,特点是:胆小、善感、比较孤僻、心很细.如果我们正确地对待他们气质类型,了解这类气质的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注意改造孩子自身气质的消极方面,孩子的个性就会更完美.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呢? ●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体贴.内向胆小的孩子对别人的态度特别敏感,他们在外不能充分表现自己,较少获得关注和满足,在家里就更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爱护. ●重视孩子的情绪反应.内向的孩子多自卑,面对机会容易退缩,这样容易导致一个消极的循环,最终导致自信心的丧失.这会使孩子更胆小、退缩,心中充满了压抑感,自卑感.这时,家长应注意在平时仔细观察他情绪的变化,多交谈与沟通,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心理的想法,并循循善诱,帮助孩子摆脱自卑、建立自信,使孩子能够以豁达的态度接受生活中的成功与喜悦. ●多给孩子创造表现的机会.孩子胆小,锻炼的机会必然少一些,而能力的发展是需要锻炼的.在家里,最初,父母可以鼓励孩子表现自己,比如表演唱歌、跳舞、背诗,说说学校发生的趣事等等.然后逐步扩大范围,给她们同样的表现机会,……这样逐渐锻炼,是会有效的. ●帮助孩子掌握一技之长,使孩子有可能成功地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心.因为胆小内向的孩子生活空间相对较小,这使他们的精力相对集中,观察事物仔细认真,做事情相对有耐心,喜欢作一些深入思考,而且往往感情细腻.这样,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孩子气质中这一积极的方面,帮助且鼓励他根据自己的喜好学习一技之长,例如:书法、下棋、演奏等等.一有机会,让他们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的特长.达到锻炼胆量的目的. ●以尊重孩子的个性为前提.每一种个性都有它的优点与不足,父母可以诱导孩子,但一定是以尊重孩子个性为前提.任何的埋怨,强行扭转都有可能适得其反,使孩子无所适从,甚至会更自卑,完全失去自信,这无疑把孩子推进了一个深渊.教孩子学会战胜怯弱 “这孩子太胆小怕事了,有什么事情总不敢跟老师说,在学习上遇到了问题不敢问,别人呵斥一声便会掉眼泪,连说理的勇气都没有,被欺负了也只好忍气吞声.真担心他会憋出什么病来.” 那么,如何教孩子学会战胜怯弱呢? ●增加孩子与外界的接触.孩子长期被关在屋内,犹如生活在“世外桃园”,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很少,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怕生人、不合群,郁郁寡欢的性格,影响了身心健康.家长要注意让孩子多见见世面,如敞开大门,让孩子走出去和周围的孩子接触交友,参加课外、街道、社会举办的各种活动,也可以请邻居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玩耍,做客.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常和胆大勇敢的小伙伴在一起,跟着他们做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情,并将小伙伴的言行举止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耳濡目染,慢慢地得到锻炼,变得勇敢、坚强起来.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大人的过分呵护,什么都替孩子包办,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过惯了舒适、平静、安稳的生活,对大人产生了依赖感.一旦离开父母,便无所适从,遇事就怕.要培养孩子独立、勇敢的性格,家长必须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学会生活.如:自己睡觉、夜间独立上厕所、自己到商店买东西等. ●不在众人面前揭孩子的短.怯弱的孩子相对来说是比较内向、感情较脆弱,父母要特别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在众人面前揭孩子的短处,会损伤孩子的尊严,让他觉得无地自容,脸上无光而羞于见人.无形中不良刺激强化了孩子的弱点.应在肯定孩子成绩的前提下,用希望和建议的口吻指出孩子的不足. ●教给孩子处理意外问题的方法.教给孩子处理意外问题的方法,让孩子在遇到意外时,不因束手无措而怯弱.如在商场或公园中走失了,怎么办?记住自家的地址、电话,也可以找一位值得信赖的人(如警察、工作人员)请求帮助.如果自己在家中受了伤,则用洁净布块绑伤口止血,然后设法告诉父母或邻居.让孩子掌握了一些应付意外的方法,可以以防万一,又能锻炼胆量. 此外,教育孩子在家庭、在学校、社会中善于表现自我,多与同伴聊天,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善于与人商量事情,常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等,对战胜怯弱心理是有很大帮助的.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害羞 楼间草地上,同伴们你追我赶,戏笑打追,害羞的小丽却远远地站着;学校操场上,同学们打球、跳绳、下棋,小丽又独自在周围徘徊,若有所失.平时,小丽也是总因害羞不敢开口说话,不愿和同伴交往,内心深处往往充满着孤独的烦恼,寂寞的苦闷. 如果你的孩子也象小丽一样容易害羞,该如何帮助他(她)克服呢? ●多鼓励,少批评.害羞的孩子最怕听到责难.因此,对于害羞的孩子应少批评,多给予热情的鼓励.可以通过字条、日记或交谈,与孩子交流思想,向孩子传达这样的信念:无论做什么事都相信他能做好.使孩子在鼓励中成长,由敢写发展为敢说和敢做. ●增强自信心.害羞的孩子常常具有较差的自我形象,因此,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哪怕是很小的一点,并提供机会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长处,提高自信心,有利于克服害羞. ●要有耐心.帮助孩子克服害羞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真切的理解和耐心的帮助.有的孩子在熟人、同伴面前能做到言行自然,而在生人或长辈面前却羞于启齿,不知所措.这种反复现象需要家长长期关注和帮助,使他在各种场合都能表现自如. 孩子总怕羞,怎样克服? 园园是个怕羞的孩子,在别人面前总不肯开口,紧张地躲在妈妈的背后,偶尔与附近的孩子一起玩,她每次总是哭着跑回家. 怕羞的孩子,作爸爸妈妈的,只要稍稍给她创造机会,就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从而使一个怕羞,内向的孩子较变为活泼,开朗的孩子,那么怎么给她创造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呢? ●熟悉亲戚和邻居的成员,围绕熟人圈子进行交际 怕羞的孩子一到学校或置身于集体之中,就一句话也没有了,这种现象叫做“场面缄默”.因此,做家长的要多和邻居及孩子同班的家长接触,使两家互相往来,使孩子熟悉同学的家庭. ●在与小伙伴的玩耍中培养主动性 孩子结识了小伙伴后,在玩耍中产生友谊或者出现纠纷,对孩子而言都是有益的,应放手让孩子自行处理,各种纠纷的解决过程,会使孩子学会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怕羞孩子增强自信心方法几则: (1)让孩子在小伙伴的面前干自己拿手的事情,利用孩子的生日等邀请朋友机会,让孩子在众人面前表演拿手的节目. (2)让孩子在家长面前唱歌或讲故事,并经常以此表扬他. (3)提早训练,延长孩子的准备时间.让他对学校的功课稍稍提前进行预习或练习,等到正式开始时,孩子就不会惊慌失措了. (4)家长经常带孩子出去,让他与同龄的孩子一起玩. (5)安排孩子干力所能及的事,适当地让孩子去做如买盐等简单的事情. (6)经常鼓励孩子说:“你是一个勇敢的好孩子”. 帮助孩子摆脱自卑心理 小婷喜欢独处,非常害怕在别人面前行动、做事,在课堂上做作业也遮遮掩掩,生怕别人看见,每道题都要与别人对过答案后才放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性格怯懦、自卑的孩子,大多有以上的表现,那么,怎样帮助这样的孩子呢? ●平时注意培养孩子的坚强的意志 如果家庭对孩子娇宠、溺爱,一旦他离开家庭稍遇困难,便畏难发愁形成自卑,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当孩子碰到困难时,只要是经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家长可从旁加以指导,不要包办,尽量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使其慢慢学会自己处理各种事情.不要因孩子达不到你的过高要求而责骂他,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当一个人屡遭失败和挫折,他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难以自拔,形成自卑感.因此,父母要认真分析自己孩子的实际能力,提出恰当要求,使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例如从孩子特别感兴趣的事情和活动着手,当孩子取得一点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创造条件让他获得成功,再慢慢引导、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并教给他方法,使他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步树立自信心. ●丰富孩子的生活 自卑的孩子自我感觉一切方面都不如人.家长多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多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有意识地丰富孩子的知识,提高孩子的能力,避免因自卑而怯于与人交往形成自我封闭. ●积极进行心理疏导 怯懦和自卑性格易使人自暴自弃、无所追求,一事无成.因此,要多和孩子进行交流,鼓励孩子倾吐自己的忧伤,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教给他一些情绪调节方法,如:自我暗示法,愉快回忆法,注意转移法等等,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作用,学会对自己的心境进行调整. 让自卑的孩子自信起来 小明很少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在众人面前从不高声说话,平时沉默不语,永远只扮演着“观众”的角色.他总觉得自己处处低人一等,无所作为,做任何事总悲观失望. 小明属于典型的自卑型孩子,他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强,但自信心很低.要改变这种情况,只有重新树立孩子的自信心.那么,究竟如何让孩子能重拾自信呢? ●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自卑的孩子往往朋友很少,并不是他不想交朋友,相反,他的内心通常是最渴望友情的.只是自卑的心理使他不敢与别人建立友谊,害怕别人会关注自己的缺点.因此,要鼓励孩子主动去接触别人,与他们交朋友.同时要疏通他的思想,学会容纳他人,让他大胆地接受更多人的友情.这样,孩子有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其语言交际与行为都会在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发展,他的恐惧心理也就会逐渐消失. ●重新树立自信心.自卑孩子的潜意识里总是:“我不行,我肯定会失败”给自己输入的失败信息,使得自己无法摆脱失败的阴影,也没有勇气冲破失败的枷锁.所以,家长应当鼓励孩子经常向潜意识输送这样的信息:我能行,我一定会成功的,我的脑子比以前灵活多了.偶尔碰到失败,还要引导他想:这次失败也许是我还不够用心,只要我努力,下次一定会成功的.经常这样自我鼓励,自我调节失败情绪,那么自信心很快就会树立起来. ●几点做法: 1、家长要经常和孩子谈心,谈理想,假设几种长大后可能干什么的美好愿望,让孩子脱离老被别人说闲话的阴影. 2、教育孩子正确看待优缺点,让孩子懂得每个人都有缺陷,但并不代表有缺陷的人就不如别人. 3、鼓励孩子大胆和其他同学交朋友,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并承认不足,使同学感到自己是真诚的. 4、对孩子的进步,要及时表扬、鼓励,特别是在人多的地方,也不失时机地表扬,让孩子感到自己也很不错,从而树立自信心. 5、在集体活动中,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特长,如唱歌、跳舞等,使孩子感到自己有能力、有作为. 6、经常带孩子去郊游,让孩子感到生活的美好,同时带孩子到敬老院或儿童福利院,接触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并让孩子亲自为他们做实事,从而,使孩子感到自己对社会很有用. “依赖心理”的纠治 小珠上学了还要大人喂饭.穿衣、洗澡等一些简单的生活也不能自理,有一种顽固的依赖心理.怎样帮助孩子纠治这种毛病呢? ●耐心教会孩子做事情 有依赖心理的孩子,首先是“娇气”,所以有很多事情不会做.作为父母,要耐心地教会孩子做事情.可以从简单的事教起,如教洗手,先把手泡湿,再擦上香皂,两手搓,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开始时即使简单的步骤也要一步一步地教.类似的事情,如刷牙、洗澡、洗手帕等都要教给做事的步骤,也可先做好演示,再让其动手操作.这时,大人要耐心,不要因孩子动作慢或做不好而包办代替. ●给孩子创造独立生活的条件 有依赖心理的孩子,多数是优裕的生活环境造成.给孩子创造生活的条件,可以改变他们的依赖性.首先要从孩子最感兴趣的事做起.如孩子很喜欢航模,可以给他买飞机、轮船模型之类的材料让他组装.再者,从小事做起,如早上起床,可以让孩子叠被子,自己准备学习用品.节假日的外出游玩,出发前让孩子自备用品,在旅行过程中,自己想办法克服遇到的困难,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让孩子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有依赖心理的孩子多数都是懒,可让他们在家务劳动中克服“懒赖”心理.如洗碗、洗菜、洗锅、倒垃圾等轻活儿,尽量让孩子独立去做.有些家务也可以让他和大人学做,如包饺子、收拾房间、整理桌面、叠被子等.还可以让孩子帮买油盐酱醋等,既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又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有依赖心理的孩子,多数都是没遇到“挫折”.由于大人的包办,凡事都是顺利的,因此给孩子适当的“挫折”教育很有必要.如在与亲人聚会时,带上孩子,搞些有奖竞赛的活动,人为地给孩子制造一些困难和障碍.也可以选孩子的弱项来举行活动,让其失利,从中进行教育,让他们在挫折中提高认识,认清依赖性的危害. ●开展家庭各种竞赛活动 造成孩子依赖性强的原因,多数是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所致.应该让孩子在这环境中得以改变,家庭的各种竞赛是孩子最感兴趣的事情,如猜谜比赛、唱歌比赛、书画比赛、游戏比赛、劳动竞赛、各种智力比赛等,在竞赛中设法让孩子有获胜的机会,让孩子体会到独立做事取得成功的快乐. ●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常带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有利于孩子独立精神的培养.如带孩子参加假节日旅游、游园、球赛、文艺汇演、有奖竞猜等活动,或带孩子到花鸟市场走走,到商场转转,到图书馆看看,到少年宫、科技馆瞧瞧,让孩子从中认识到自立的重要性. ●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孩子自有孩子的生活空间,家长应该让孩子在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里自由发挥.每个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家长可利用这一点,经常鼓励孩子:别人能做的事,你也能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不必要替孩子们包办一切,该放手的就放手,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对于那些娇宠惯了的孩子,开始也许还不太习惯,做事会丢三拉四,没有章法,家长可别急,千万不要替孩子们去做,而应该教他怎样做,需要注意什么事项,孩子一有进步,就应及时表扬“你真行”“我们的孩子真能干”,让孩子时时体会到动手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帮助孩子克服猜疑的心理 小罗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性格较孤僻.一段时间来,她总觉得周围的人都与她过不去,特别是班上同学,看谁都有不顺眼.只要有同学经过她身边并看她一眼,她就即刻指责对方刚才在说她的不是;看到同学们聚在一起谈笑,她就猜大家是不是在议论她;课间有同学无意轻轻碰了她一下,她就与对方发生争吵,说对方故意冲着她来,要欺负她.如果老师在处理这些事情时,稍指出她的不对之处时,她就认为老师在偏袒对方.由于她长期少言寡语,脸上极少有笑容,加上与同学格格不入,所以,她在班上没有好朋友,成绩也仅是中等.她认为自己是很不幸的人,世上没有人喜欢她. 这是比较典型的心理障碍——猜疑.猜疑主要表现为:遇事敏感,即较严重的神经过敏,从而引起痛苦的感受和意志的消沉,甚至还会导致少言寡语,孤独郁闷,常往坏处想,对自己常哀声怨气.具有这种心理问题的孩子,会对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只要有不完美的地方,那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他们都会当成百分之百的可能去怀疑、担心、害怕. 对于此类问题的孩子,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帮助其克服. ●引导他正确认识自我,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分析、认识自己、他人及环境,不必用放大镜去审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要用宽厚的态度去对待他人.人无完人,每个人包括自己,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与不足,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克服缺点的过程中成长.家长要多与孩子接触、交流,如谈心、讨论,甚至可以随时随意地和他们聊天,以沟通情感,及时观察孩子的内心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导和纠正. ●教育孩子用客观的态度审时度势,善于打消由先入为主的假定所引起的心理定势,头脑冷静、客观、公正地分析事物和他人,防止消极的自我暗示.让孩子进行换位思考,以体验他人的心理感受,避免走极端,总认为别人针对自己. ●坚持正面引导,引导孩子向英雄人物学习,鼓励他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多看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影视剧,丰富他的精神生活,开阔心理视野.此外,家长应在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多给予关怀、支持、帮助和开导,特别是对待他们应热情、诚恳,多加鼓励.实践证明,一些在别人身上似乎不值得表扬的事对孩子却给予表扬,都可能产生较大的激励力量,使他很快从这种性格的阴影中摆脱出来.对这类孩子来说,这些表扬和鼓励足已能表明家长对他的重视、关心,这对纠正他们的心理问题有极重要的作用. ●注意调查后再下结论.俗语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教育孩子在有了猜疑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