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生物 > 作业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漏洞,为什么在南极的春季(9~10月)最为薄弱?[最薄弱时仅为2毫米]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生物作业 时间:2024/05/01 08:55:55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漏洞,为什么在南极的春季(9~10月)最为薄弱?[最薄弱时仅为2毫米]
这属于研究性课题,因此答案必须科学谨慎.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漏洞,为什么在南极的春季(9~10月)最为薄弱?[最薄弱时仅为2毫米]
以下是找到的几个解释,我想还是不改了,毕竟不是我写的
在正常状况下,平流层中的臭氧分子,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高层大气中的氧分
子(O2)吸收紫外线,分解成活泼的氧原子(O):
O2+hv→O + O
氧原子再与邻近的氧分子反应生成臭氧:
O + O2→O3
臭氧也会因受强烈紫外线照射而分解,生成氧原子和氧分子,或是与活泼的氧原子作用形成氧
分子:
O3+hv→O2+ O
O3+ O→O2+ O2
臭氧就在这些反应中不断生成与分解,维持着微妙但脆弱的平衡.
人类所排放的CFCs 主要在北半球,其中欧洲、俄罗斯、日本和北美洲约占总排放量的
90%. 这种不溶于水和不活泼的CFCs,在头1~2 年内在整个大气层下部并与大气混合.这
种含有CF Cs 的大气从底部向上升腾,一直到达赤道附近的平流层.然后分别流向两极,这
样经过整个平流层的空气几乎都含有相同浓度的CFCs,然而由于地球表面的巨大差异,两
极地区的气象状况是完全不同的.南极是一个非常广阔的 陆地板块(南极洲),周围又完全
被海洋所包围,这种自然条件下产生了非常低的平流层温度 .在南极黑暗酷冷的冬季(6~9
月),下沉的空气在南极洲的山地受阻,停止环流而就地旋转 ,吸入周围的冷空气,形成“极
地风暴旋涡”. 这股“旋涡”上升到20km 高空的臭氧层,由于这里温度非常低,形成了滞
留的“冰云”.“ 冰云”中的冰晶微粒把空气中带来的CFCs 和哈龙吸收在其表面,并不断
积聚其中.当南极的春季来临(9 月下旬),阳光照向“冰云”时,冰晶溶化,释放出吸附的
CFCs 和哈龙.它们受到紫外线UV-C 照射,分解出Cl·和Br·并与臭氧反应生成CIO·和
BrO·消耗臭氧.由于冰晶的吸附作用,积累的CFCs 和哈龙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分解出Cl·等
自由基与臭氧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促成了每年9~11 月臭氧快速耗减,在特定高度臭
氧几乎完全消失, 导致臭氧空洞形成.
南半球以南极为中心形成圆形极涡,极涡内部气温相当低,由地面
排出的CFCs(氟氯碳化合物)等物质,冬季时曾在南极上空形成气溶胶状
的极平流层云,当南极春季( 9~11 月)回暖时,CFCs 经阳光照射紫外线
的反应作用,释放出大量氯原子,将臭氧破坏造成总臭氧量极端的减
少,又因为在南极上空臭氧层在初春时不易得到赤道形成的臭氧补充,
於是便形成显著的臭氧洞终於在1995 年10 月10 日,南极上空的臭氧
分布小於220D.U.,臭氧量单位是将该大气层中臭氧,换算成摄氏0 度,
l 大气压下的厚度,(l D.U.相当於0.0l 公厘)的区域达2280 万平方公里,
是欧洲大陆面积约两倍.北半球的极涡因中心与北极是错开的,极涡不
是圆形,结构松散,较不易形成臭氧洞,但在1980 年代起,几乎整个
地球平流层的臭氧都有减少的倾向,科学家的观察显示,自1979~1991
年北纬45°上空的臭氧层浓度减少1.7%~5.6%,而在南纬45°上空者则减
少了4.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