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期末考试——选择题(标点符号)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13 11:00:19
老师,我选择题里标点符号这一类题总是错。 麻烦您帮忙多找几道标点符号应用的选择题(最好是经典题型!) 并且给答案和详细解析(如:A选项为什么错) 最后,谢谢老师!☂
期末考试——选择题(标点符号)
解题思路: 根据讲解理解运用。
解题过程:
一、知识要点:
包括:①标点符号的种类;②标点符号的书写及其位置;③标点符号的用法。
1、标点符号分为点号和标号两大类。点号包括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叹号;标号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
2、标点符号的书写必须规范正确。标点符号要占格写,破折号占两格,省略号每三点占一格。引号、括号、书名号前后部分各占一格,前半部分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部分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点号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省略号、破折号不能分两截放在上行末尾和下行开头。
3、标点符号的用法,应着重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正确使用问号。①区别“选择问”与“连续问”。选择问中间用逗号,句末用问号,如“你是去打球呢,还是去游泳?”连续问各问句后均用问号,如:“他是谁?从什么地方来?”②区别“有疑而问”与“无疑而问”。有些句子形似疑问句,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语气,句末不能用问号,如:“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件事情究竟该怎么办。”
B、正确使用冒号。冒号是用在提示语后面或总括语前面,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的点号。应注意:①冒号一般管到句终;②不是直接引述别人的话,则“某某说”“某某想”后不用冒号,而用逗号;③“某某说”之类提示语在引文前,其后用冒号;在引文中,其后用逗号;在引文后,其后用句号。
C、引号的用法以及引号与句末点号的配合使用。引号的作用有五种:①表直接引用;②表强调突出;③表讽刺和否定;④表特殊意义;⑤表特定称谓。使用引号应注意:①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边的一层用单引号;②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如果引文不完整或者引文成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要放在后引号之外;③如果转述别人的话,不直接引用,则不能用引号。
D、破折号。破折号的作用有:①表解释说明;②表意思递进;③表话题转换;④表声音延长;⑤表语言较大的停顿或中断;⑥表语意的跳跃或转折;⑦表总结上文;⑧用在副标题前;⑨表事项的列举分承。
E、省略号。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②表重复词语的省略;③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④表静默或思考;⑤表说话断断续续;⑥表语言的中断;⑦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使用省略号应注意:①省略号就表示“等”“等等”,省略号和“等”字,都可表列举省略,两者用其一即可,不能同时使用;②省略号后面一般不用点号。
F、此外,还应掌握顿号、逗号、分号、句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
例题解析
例1 标点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B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C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D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上成功。
分析:这是一道考查分号用法的试题。分号的作用和用法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用在并列的长分句或分句组之间,表示分句之间的停顿;一是用在转折复句之间,表示前后两部分是转折关系。本道题供选的四个句子中,B、C、D三句都是并列关系的复句,只有A句是单句,“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个由三个偏正短语结合而成的并列短语用宾语,故三个短语之间不能用分号,而应用逗号。
[答案:A ]
友情提示:这类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常用的标点符号用法的掌握能力和判断能力。考生应熟练掌握这些标点的用法和运用,对课文中典范的标点符号应琢磨研究、认真学习。
例2 一句话的标点不同表达的意思往往也不同,参照例句,按括号里要求表达的意思给下面这句话加上标点。(不能加减字)
例句:老师表扬我姐姐也表扬我
老师表扬我,姐姐也表扬我。(老师、姐姐都表扬我)
老师表扬我姐姐,也表扬我?(不相信老师表扬我)
①郑刚田露参加植树劳动了(陈述郑刚和田露都去劳动了)
②郑刚田露参加植树劳动了(别人向郑刚陈述田露劳动的事)
③郑刚田露参加植树劳动了(郑刚惊奇地把田露劳动的事告诉别人)
④郑刚田露参加植树劳动了(郑刚喊田露去劳动)
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答案应为:句①两人都去参加劳动,句子的主语是郑刚、田露,人物姓名并列时,中间可用顿号,句子是陈述一件事情的,句末应用句号。句②是别人向郑刚说的话,因此全句加引号,“郑刚”是别人陈述前所称呼的,书面上须用逗号隔开。③句是郑刚惊奇地向别人告诉田露劳动的事情,所以此句应是;郑刚:“田露参加劳动了!”句①是郑刚呼喊田露,“田露,参加植树劳动了!”是郑刚说的话,要加引号,且“田露”是郑刚说话时对人的称呼,应用逗号隔开,表示语音的停顿。
[答案] ①郑刚、田露参加植树劳动了。②“郑刚,田露参加植树劳动了。”③郑刚:“田露参加植树劳动了!”④郑刚:“田露,参加植树劳动了。”
例3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格里填进合适的标点符号,一个空格填一个。
人类语言之所以能够( )A随机应变( )B( )C在于一方面能够把语言分成若干音素( )D当然是不自觉的( )E( )F又把这些音素组成音节,再把音节连缀起来( )G( )H音素数目有限,各种语言一般都只有几十个音素……
分析: 这道填空题,考生首先得对这一段文字有准确的理解。如A、B、C处,要连用三个标点符号,究竟用什么标点才行呢?考生得分析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对“随机应变”这个成语用标点符号隔开?联系上下文的意思,显然是为了加以强调,突出人类运用语言的特点。根据这一需要,只能用引号来隔开。第一句话到C处还没有完,所以在C处应该用逗号。在“当然是不自觉的”前后为什么又要标点隔开呢?依然要很好的分析这句话在整个文段中的作用,很清楚的看出,它是对上下文意思的补充说明,所以宜用括号。“连缀起来”与“音素数目有限”之间,又有两个空括号,该用什么标点呢?还是要深入分析上下文的意思。C句应是上文的语气停顿,属句中停顿,用逗号为妥。H处呢?反复琢磨“音像数目有限”一句的意思,可以看出它是对上文的进一步解释,当然宜用破折号了。
例4 下面这段话(《故乡》中闰土的答话)中省略号的使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不够吃……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来的东西,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A表示语言不连贯,从而说明闰土的呆滞木讷。
B表示引进时的省略,只截取了答话的主要部分。
C表示对罗嗦重复的话语的省略。闰土衰老了,语多重复。
D表示难于言状,反映了闰土心情的沉重凄苦。
这是考查省略号用法及省略号所含的内在含义。B、C认为作用是表示省略,省略的内容不同。B认为作者作了摘要。C认为省略了重复部分,但通过阅读原文,看不出作者删除的痕迹,故“省略”之说不成立。A、D着眼于人物性格处境。A认为“话语不连贯”,但我们看不出哪里有语无伦次的毛病;D认为这些话反映了人物一肚子苦水倒不出的悲惨处境,这种认识是正确的。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