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从建国到加入世贸组织期间 中国是怎样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06 08:51:24
从建国到加入世贸组织期间 中国是怎样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
的一道历史简答题 请尽量从简(合情合理)
从建国到加入世贸组织期间 中国是怎样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
建国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制度创新的路径分析
内容提要:原先只有外贸部所属的专业外贸公司才有权经营对外贸易到其他部委的外贸公司、到地方的外贸公司、再到工业企业和三资企业,都体现了从集权到分权的特点.外贸运行机制从完全的指令性计划到指导性计划、再到国家只进行...
原先只有外贸部所属的专业外贸公司才有权经营对外贸易到其他部委的外贸公司、到地方的外贸公司、再到工业企业和三资企业,都体现了从集权到分权的特点.外贸运行机制从完全的指令性计划到指导性计划、再到国家只进行宏观调控,每次制度安排都在逐渐引入市场的因素.可见,我国外贸制度的变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体现了路径依赖的特点.
国际环境的变化是我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的外在推动力量.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迫使我们走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又由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存在,苏联的经济模式有着强烈的示范效应,在我们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只能照搬苏联的模式.所以,建国后的30年的时间里,我国实行的是统制的贸易制度.冷战结束,世界的形势走向缓和.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加上成功国家和地区的示范效应,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外贸制度的实施.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能脱离国际环境去发展自己的经济.这促使我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的潮流,也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创新,实行更加开放的贸易制度.
利益诱致是我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因.诺斯认为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因是主体期望获得最大的潜在利益,正是获利的期望无法在现实的制度安排中实现,才导致了新制度的形成.系统考察建国后我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变迁,可以说我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变迁都是利益诱致的结果.国际贸易的主体是国家,建国后的外贸制度的变迁的过程是国家不断追求潜在利益的过程,每一次外贸制度的创新都是在旧制度无法获取潜在利益时发生的.但国家主体利益的获取是通过调动微观主体———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而获得的.下放外贸经营权的制度安排,初步调动了地方和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的积极性,形成对企业的激励机制,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外贸承包制所形成的激励机制则进一步调动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并且使监督和组织的成本大大降低.但下放经营权和外贸承包制只是浅层次的变革,其中潜在的利益推动了深化改革和新的制度安排的出现.
我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变迁以强制性变迁为主.制度变迁可以分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前者指的是一群行为主体在响应由制度不均衡所引起的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实施的变迁,后者指的是由政府法令所引起的变迁.回顾外贸制度变迁的历史,我国的外贸制度的每一次安排和创新都是由政府做出理性的选择并颁布相应的法令强制实施的.例如,国务院先后在1998年和1990年底分别颁布了《关于加快和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对外贸易体系若干问题的决定》等相关法令文件强制推行和完善外贸承包制.1994年7月1日实施的《外贸法》则为深化改革和新的制度安排提供了法律的保障.政府对外贸制度的选择,不仅对当时的制度生成、固化起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后制度的变迁也有着重大的影响.
我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变迁是核心制度创新与配套制度创新的结合.制度创新不是孤立的,一项制度安排的效率不是独立于其他制度安排之外动作的结果,而是制度结构整合的结果.每项制度安排都必定联结着其他制度安排,共同融合在制度结构之中,其效率还取决于其他制度安排的完善程度.或者说,任何一项制度安排都是制度结构中其他制度的函数,一项制度安排的改变,都可能引起其他制度安排或整个制度结构的效率发生变化.以下放外贸经营权的制度创新为例,国家为调动外贸经营的积极性,核心的制度创新是下放外贸经营权,同时还进行了外汇、外贸计划管理体制以及外贸行政管理的配套制度创新.所以,在制度创新中,必须集中精力抓住核心制度创新这个关键,核心制度一旦确定,就成了配套制度变迁的制度环境.
我国的对外贸易制度变迁是自创式制度创新与借鉴式制度创新的结合.自创式制度创新是依赖自我设计、自我建构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创新由于没有先例,没有他方的制度创设经验和绩效可供参考,制度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据理论的预期分析.这样有可能创新更有效率的制度,也有可能创设出更缺乏效率的制度.因而,自创式制度创新的初始成本较高,预期可信度较低,具有较大的风险,摩擦性成本较大而动力较弱.借鉴式制度创新是借鉴他方已经创设的具有一定效率的制度变迁.当他方制度运作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时,借鉴式制度创新就会出现.这种制度创新的初始成本、风险性、摩擦成本较小,创新的动力较大,可以在比较大的制度空间里进行选择.我国的对外贸易制度在建国初期采用了借鉴式的制度创新,照搬苏联的模式,教训是很深刻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外贸制度在借鉴市场经济制度的框架内进行了大胆的自创式制度创新,注意解决本部门的新问题、新情况,取得了非凡的成功.这种自创式制度创新与借鉴式制度创新的结合是我国今后外贸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我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创新方向
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创新应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和世贸组织的总体框架下进行.
传统的贸易政策大致可以分为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两大类,这两类贸易政策之争一直贯穿在几百年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过程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建立在竞争优势基础上的战略贸易理论及其相应的管理贸易政策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所接受,这种管理贸易政策兼有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特点,突出了对外贸易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主张国家采取法制化的政策手段管理对外贸易,并通过广泛参与双边、多边的国际经济合作和协调各国的经济贸易政策,增强本国在国际谈判中的博弈力量,维护和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从世贸组织的基本规则和运行机制可以看出,尽管世贸组织以自由贸易为宗旨,但同时它又是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组织,允许成员在其规则下,对贸易和国内产业成长进行有限但有效的扶植和管理.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世贸组织制定的组织框架和各种协议和规则也是“披自由贸易之皮,行管理贸易之实”.
从全球范围内管理贸易政策的实践来看,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已经普遍采用了这一政策体系,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受制于有限的国内市场和弱小的高新技术产业,很少采用战略贸易理论和管理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