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课时达标检测语文七年级上册六单元试卷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22 08:53:55
课时达标检测语文七年级上册六单元试卷
课时达标检测语文七年级上册六单元试卷
第六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
我给你几套哦,一定要选我啊!


一、基本积累与运用
1.据拼音写汉字.
bì( )下 赏cì( ) pìn( )请 头xián( )
2.填空.
①《天上的街市》的作者是________,诗人借助________和________将远远的街灯看作________,又将天上的明星看作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
②不信,请看那朵流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七颗钻石》的作者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他还著有著名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 》、《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内宜高速公路是连接省会成都和“万里长江第一城”的重要交通要道.
B.北京市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了“绿色奥运”对北京环境质量的要求.
C.任何一个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D.夜视技术是应用光电探测和成像器材,将肉眼不可视目标转换(或增强)成可视影像的信息采集、处理和显示技术.
4.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在生命的旅程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 ;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 ;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 ;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 .
A.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B.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C.悄无声息的一个暗示的眼神 D.不停的絮絮叨叨
5.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警察和赞美诗》结尾别出心裁,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B.矮桩水稻成熟期参差不齐,不宜用机器统一收割.
C.千佛山地面上的奇巧岩石是处处可见,而各种各样的奇伟山峰也比比皆是.
D.这些大贪污犯罪大恶极,政府对他们怎样处治,人们正瞪起眼睛拭目以待.
6.读下面表格中的内容,回答问题.
  噪声音量 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0—60分贝 不影响人体健康
  60—80分贝 人的心血管将受到伤害
  80—100分贝 会对人的听力造成很大伤害
  100一120分贝 严重影响人的听力,人会难以忍受,身心舍受到伤害
  120分贝以上 人会失眠、心慌、精力无法集中,健康也会遭受极大伤害.
①根据表格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噪声与人身体健康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你对减少噪音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美丽如初
①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祥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难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悚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③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④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⑤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⑥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7.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在文中主要起什么作用?
(1) (2)
8.首段中,在等放晚学的弟弟时,为什么我会“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
9.第④段中写到,“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我”觉得失去了什么呢?

10.纵观全文,(1)写出在全文结构上与末段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这个句子相呼应的一句话.(2)说说为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1)
(2)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披上虎皮的羊
郑渊洁
有一只山羊,在森林里与那些跟它一样弱小的动物们生活在一起.平时它们都集体外出,走路都格外小心,就连吃草的时候也还得随时东张西望,提心吊胆地警惕着猛兽的侵袭.山羊觉得自己活得太委屈了,自己要是能像虎豹那样威风该多好.
一次,山羊独自走到森林边上,忽然发现地上有一张虎皮,也不知是哪一位猎人丢下的.开始,山羊还有些害怕,不敢上前去捡这张虎皮.几经犹豫后,山羊壮了壮胆,拾起了虎皮,它觉得挺有趣的.突然它灵机一动:要是我穿上这身虎皮,不也会很威风吗?谁会发现我是一只假虎呢?于是,山羊把虎皮披在自己身上,在森林里走着.
当山羊走到自己的住地的时候,那些和自己一样弱小的动物突然看到“老虎”来了,都跑的跑、躲的躲,四处逃窜.山羊见此情景,心里觉得自己果然很了不起.现在,自己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了,山羊一边这样想着,一边向一片草地走去.
山羊停在草地上,原来那些伙伴都不认识它了,一个个离它远远的.于是,披着虎皮的山羊自由自在地在草地上吃起草来.
正当山羊香喷喷嚼着青草的时候,突然一只豺狼朝它走来.披着虎皮的山羊猛地吓得浑身颤抖起来,连那只已停下脚步迟疑不前的豺狼都有些莫名其妙.是豺狼已看出来这是一只假虎吗?显然还不是.只是羊自己清楚自己的底细,它一辈子都是豺狼虎豹的口中食,一见到这些猛兽就会胆战心惊,以至于它此刻根本就忘了自己还披着老虎皮.
所以说,徒有虚假外表而无真正本领的人,是经不住实际检验的,一旦让他们面对考验,空虚的内心很快便使他们败下阵来.
选自《郑渊洁童话选》
11.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简洁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13.积累文中的成语.

14.山羊为什么要披上老虎皮?


15.披着虎皮的山羊看到豺狼为何发抖?

16.找出点明寓意的语句,并列举一例.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咯,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7.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
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
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19.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关材料】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三、文采展示
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老师、朋友的几句良言,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者自然界中的某一景致……都会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深切感悟生活.
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以《启迪》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得少于600字;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要有真情实感;④不出现真实的班级、姓名.


答案1. 陛、赐、聘、衔 2.①郭沫若,联想,想像,天上明星,地上街灯,向往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理想 ②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③俄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3. ①D 4.BDAC 5. ①噪声分贝越人,对人体伤害越人.②居民区内不得燃放鞭炮.禁止在市区通行重型卡车.7.(1)宁静平和(幽美)(能答出“宁静”即可) (2)展示人物活动环境特点;衬托人物美丽和充满母爱的性格(心灵). 8.因为母亲能“把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而我还未能.(大意对即可) 9.(因为已经长大而独立,)失去了倚在母亲怀里感受母爱的机会,失去了享受母亲等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的机会.(本题答案应是开放性的,大意对或言之成理即可.) 10.(1)(我的心怦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2)因为那些夜晚月色美、情感美,凝聚着母亲深沉美好的爱. 11. 寓言故事 12.想威风的山羊捡到虎皮,穿上虎皮的山羊在同伴前抖威风,披着虎皮的山羊在豺狼前胆战心惊. 13.东张西望 提心吊胆 胆战心惊 莫名其妙 自由自在 14.为了像虎豹那样威风. 15.它清楚自己的底细. 16.徒有虚假外表而无真正本领的人,是经不住实际检验的,一旦让他们面对考验,空虚的内心很快便使他们败下阵来. 滥竽充数 17. B 18.(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19. 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20.略
文章



第二个没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 写出汉字.
(1)环谒( ) (2)军帖( )
(3)城阙( ) (4)不亦yuè( )乎
(5)尊君在fǒu( )
提示:“谒”不要读成“hè”,“说”不要写作“悦”,“不”不要写成“否”.
答案:(1)yè (2)tiě (3)què (4)乐 (5)不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敏而好学( ) (2)遂携拯如初( )
(3)指物作诗立就( ) (4)太丘舍去( )
提示:解释时应注意词语的本意和在句中的意思.
答案:(1)聪明;(2)救助;(3)完成,这里是“写好”的意思;(4)离开.
3.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的作者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B.《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编者刘义庆是南朝宋文学家.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王勃,是唐代初期著名诗人.
D.《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提示:《论语》是孔子的弟 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孔子不是作者.
答案:A
4.理解填空.
(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在《论语》中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功劳大,天子赏赐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有许多诗歌抒发思乡之情,请你写出完整的一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理解性记忆需要我们理解诗文内容,开放性试题需平时加强积累.
答案:(1)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2)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3)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5—8题.
伤仲永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 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 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 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5.给选文第2段加标点符号.
提示:根据语意、字义断句.
答案: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6.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 无知之态?
答案: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7.课文中的哪些话介绍了方仲永才能发展的三个阶段?
提示:根据时间变化进行排列即可.
答案: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 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的天资与后天 成才的关系.
B.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了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是天才成长的必要条件.
C.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了家庭环境的好坏,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关键.
D.本文针砭了当时不重视人才培养的社会弊病.
E.本文强调了知识、才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天才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大有作为.
提示:“家庭环境的好坏”对一个人成才来说,仅仅是一个客观条件,而不是关键因素.
答案:C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3题.
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伸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9.成语___________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的道理.
答案:南辕北辙 行动和目的相反,条件越好,离目标越远.
1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邯郸( )( ) 奚( ) 恃( ) 御( )
提示:汉字中形声字比例比较大,这对我们记忆有很大帮助,但还是要通过工具书认准读音,不要冒读.
答案:hán dān xī shì yù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中道而反( ) (2)吾马良( )
(3)此数者愈善( ) (4)以广地尊名( )
(5)吾欲之楚( ) (6)犹至楚而北行也( )
提示:有些学过的文言词语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和运用时的迁移.
答案:(1)同“返”,返回;(2)好;(3)越;(4)扩大;(5)到;(6)可是.
1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非楚之路也:这不是到楚国去的路啊!
B.吾御者善:我抵御很善良.
C.头尘不去:头上的灰还来不及掸掉.
D.犹至楚而北行也:这好比到楚国去却往北走一样啊!
提示:B 项中的“御”指驾驭,“御者”指赶车的人、车夫,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车夫(技术)好啊”.
答案:B
13.“此数者愈善”的“此”指代什么?
提示 :“此”是这的意思,所以,和现代文中寻找指示代词“这”指代的内容的方法是一样的.
答案:吾马良、吾用多、吾御者善.
三、语言运用
14.仿写例句,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例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没有理想 的人,他的生活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注意运用比喻,前后要有关联.
参考答案:断线的风筝 摇摇晃晃 不知归宿
四、写作
15.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之间建立起来的友情往往是十分感人的.在亲朋间、师生间、同学间、老乡间这种友情无时不在,无时不有.你也一定会经历过这样的动人故事,也一定有十分真切的感受和体会.
请以“友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写作提示:扣住“友情”二字,写一个真实而 曲折的故事,要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