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请解读几个反切!看到一个课件上说,有些字的现代通用读音是由于对反切的误读造成的,例如“平上去入”的“上”,今读shang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6/23 09:09:07
请解读几个反切!

看到一个课件上说,有些字的现代通用读音是由于对反切的误读造成的,例如“平上去入”的“上”,今读shang3,但根据反切应读shang4.见下图.请解释该图中列举的几个反切.

请解读几个反切!看到一个课件上说,有些字的现代通用读音是由于对反切的误读造成的,例如“平上去入”的“上”,今读shang
「反切」是个古老的化石了,除非专门研究古汉语的人,否则现代人没必要再去理会.由於汉语的「官话系统」,各个时代都不一样.唐宋时代的人所写的韵书,是给那个时代的人看的.当时代改变、语音改变,原来用来切字的标准都已经变了,再去烦恼某字切出来是今天的什麼发音,实在没必要.学者研究出明代的官话,复原之後便发现,今天的一般人也都听不懂了,好像在讲某个陌生的方言一样.最简单的一个例子.今天的普通话中,早就已经没了「入声韵」,那麼对於唐宋韵书所说的︰「竹,张六切」,又要如何解释呢?
所以我个人根本不在乎「反切正不正确」,因为这是个错误的命题.就像拼音字母 A,假如它古代读成「啊」、今天改读「哔」,除非是要研究古汉语而将一切回溯,否则看到「An」,那我们该说它的正确读音是「安」还是「拼」呢?
再问: 未回答问题
再问: 未回答问题
再答: 以下用 IPA 来表示,并加上现代习惯的类比︰
「上」的中古音为「ʑĭaŋ」,宋代韵书有两种声调,「时掌切」即「上声」,「时亮切」即「去声」。若硬要以今天的普通话来比拟,差不多像是「掌/浆」和「丈/酱」两音。「獬」的中古音为「ɣai」,韵书「胡买切」即「上声」。若以今天普通话来比拟,差不多像是「海」、不过开头的辅音「h-」要有喉头摩擦的浊音感觉,像是今天法语的 r-。「窕」的中古音为「dieu」,韵书「徒了切」即「上声」。若以今天普通话来比拟,差不多像是压低音调的「丢」、不过开头的辅音「d-」是个浊辅音,有点像是介於今天普通话的「d-」和「n-」之间的感觉。
其实一般的拉丁拼字母,和 IPA 的标音符号容易混淆。所以上面所提到的这三个字,「上」、「獬」和「窕」两字,以我们今天汉语普通话来讲,绝对都发不准的。所以我才一直强调,除非是真正在玩古汉语的人,否则一般人根本用不著去太去理会「根据中古韵书反切出来的古音,今天要读什麼音才算准确」。这个命题是没有意义的。

再问: 1. 谢谢回答。拟音无从对证,所以无法确认,你说得对。但是一时一地的音系的音类及其之间的分野还是应该能够搞清楚的,但是限于资料缺乏(古代韵书大部亡佚),就是这个问题也是还是没搞清楚。更古的音系且不论,就是《切韵》、《广韵》究竟是一时一地之音还是以一时一地之音为基础,综合南北古今之音的问题现在并无共识。
再答: 也就是说,您想知道的不是反切出来的音值为何,而是想知道「为什麼会误读」吗?我觉得若是这样的话,大概不会有个明确的答案。 汉语使用者,从古到今都一样,除了官话之外,大多都还有自己家乡所属的方言体系。究竟官话的读法对方言使用者的强制力有多强?或是官话本身的流转就会莫名其妙地出现难以理解的跃迁,我想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然而,汉语(包括各地方言)的大部分变动,都还是有规律可追寻的,即使各家说法不一,但学者全都同意这是依某种他们建构的理论方式,从 A 变到 B 的。但语言学一向如此,有规则、就一定会有例外。如您所贴的文章中所举出这三个「声调被误读」的例子,原因不明,或许只能在大部分都是规则转变的情况下,被归到「例外」的范畴中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