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求简爱和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8 23:18:06
求简爱和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
简爱的1篇
格列佛游记3篇
每篇不少于500字
求简爱和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
1.简爱
伟大的泡沫-----《简爱》
来自: Ringo
初读简爱是小学四年级,据今也9年有余了.此间重阅很多名著,类似《飘》、《傲慢与偏见》、《红楼梦》等倍受推崇的女性小说更是枕边常客.然而,我却始终对《简爱》缺乏共鸣.儿时初读只觉味同嚼蜡,乖僻的男女主人公以及满篇洋溢着的狂热独白,以至读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英格拉姆小姐的华丽装扮.大众对《简爱》的如获至宝令我颇为不解.

及至能对人世稍做思考之时,我对《简爱》的反感便不仅限于朦胧的意识了,世间一切之不喜或狂热都自有其因.然当我打开搜索网站,竟未发现任何对《简爱》有所针砭的评论,对一部小说而言,这也确是一个奇迹了.

自尊、灵魂、正直、高尚……当一个泡沫被赋予这许多沉重意义后,自然显得伟大非凡.我承认这部小说确实呼唤着人性最为高尚的部分,然而过于完美、过于高尚的结局就是虚幻.于中我看不到自己,看不到正常的拥有弱点的人性,只觉勉强、做作.

作者自恋与极端追求完美的心态,由于现实的无奈,全被无意识投射到这部小说中.在我们忙着感激《简爱》对我们灵魂的伟大洗礼前,不妨先把它看作作者平衡自我心态的产物吧.

关于人性

人非“性本善”,亦非“性本恶”.世间一切皆如硬币两面,全然美好或彻底丑恶皆为虚假.过于伟大和过于渺小一样值得怀疑.

简爱,不要极至追求人性高尚面吧!抛弃女性天生的被征服欲和娇柔而刻意生涩强硬;抛弃人类动物性的恐惧而刻意勇敢无畏;抛弃对粉饰太平和锦衣玉食的追逐而刻意杜绝人欲;抛弃人天生之自卑感而刻意不卑不亢……恕我实难为之打动,她还是具有完整人性的人吗?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啊,你实在太遥远、虚幻又可笑.

面对英格拉姆小姐的才貌卓绝与高贵富丽,她为何不嫉妒?面对柔美的粉红绸缎,她为何宁着旧衣?面对昂贵精致的面纱,她为何厌之不顾?面对巨额遗产,她为何视若粪土、甚而分之他人?这不仅不令人佩服,以至使人愤怒.

我宁愿看到郝思嘉对着绿天鹅绒帽子神魂颠倒,也不愿看到简爱自诩无欲无求.

“简爱是一代又一代女性心中最平易近人的偶像,她不会难以靠近,她的影子飘散在我们周围.”彻底完美的人格是恐怖,它的存在是对正常人性的压力.

关于独立

“精神独立与物质独立哪个更重要?”,此命题已与“To be or not to be?”一样久远却毫无意义.我看不出精神与物质有甚矛盾之处.当我们拥有其一时用得着排斥另一个吗?

简爱对物质需求的极端排斥,自是出于人性的虚伪.同时,也是生于十九世纪的女作家拘于时代的思想局限.简单说,夏洛特对独立的理解十分狭隘.她笔下女主人公的独立仅限于宁愿饿死也不依求男性(甚至“不依赖”到了病态的地步),但一人肉体不存,何谈精神?“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夏洛特没有意识到,一个拒绝男人的女性无需贫困潦倒,她同样可以成功富有.夏洛特提倡女性走出家庭,却未提出女性创业.这是她所谓“独立”的狭隘之处.

不过,时代局限不属于她的错.我只可惜那许多心怀简爱式幻想的姑娘们,一个即将饿死的人高喊几声“我的精神很高尚”实是很容易的事.

关于世俗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就没有灵魂了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同样有一颗心!我现在不是凭着肉体跟你说话,而是我的心灵在和你的心灵说话,就好像我们都已经离开人世,两人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样,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这句提出精神平等的著名独白,初也令我为之一震.同时,贫穷低微的女家庭教师与桀骜富有的男雇主突破传统的爱情,也似乎确实昭示着主人公的不拘世俗.

然而,这闪光之处同样伴随着来自作者的俗套.曹雪芹对妙玉之判词为“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此话同契合于简爱,口口声声追求高洁、平等,终不过是无力反抗命运而自欺欺人的庸俗女子.

此书最令人莫名的,乃简爱知晓罗切斯特本有妻子后毅然出走一节.所谓简爱追求地位平等,不甘心做情妇是也.试想,既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既为精神与精神间的爱情,又何惧婚姻制度与世俗名义?又何来妻子、情妇之分?正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可怜男女主人公突破阶级地位的伟大爱情,竟又倒于世俗的婚姻名义,真真可笑可叹!

另一处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简爱获赠大笔遗产后终以“平等地位”回归男主人公身边.此处的“平等地位”又是世俗社会中所谓之地位.夏洛特在高歌精神后安排此趋同社会规范、符合大众情理的结局,实为一大败笔.可见她依然局限于资产阶级的婚姻制度和道德规范.

……

众所周知,夏洛特在撰写《简爱》时将自己代入角色,她实是为满足自我本能而创作.她的创作使自己面对现实的无奈得以发泄,同时给读者提供了做白日梦的快感.此种自传性创作很难令作者保持理性思考,因而此书颇多偏激与幻想之处,我们身为文学爱好者首先应客观看待,不用忙着歌功颂德.
2.格列佛游记
人类就是耶胡,并且永远都是耶胡
来自: 不敬神的YODA
开始的时候讽刺得再厉害,也是笑着讽刺,而且没有触碰到人类社会的最深处.但是到了最后,就太悲哀了.那已经不是讽刺,那是哭诉.
一本被误解了很久的书
来自: 高粱
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误解了这本书,是不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正确理解这本书.而我,是肯定有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这本书保有错误的印象,在这印象破碎之后,我听见了我的心咔嚓一声,某处破裂了.

我小时候是看过大人国小人国的动画片的,印象里,这是一部很可爱的动画片,里面充满了奇思妙想,充满了童趣,看的我喜笑颜开,直想跟着格列佛去大人国小人国转一圈,看看那个奇妙的世界.

大人国与小人国,就成了我心里的一个桃花源,一个远离尘世的乐土,每每想起便会微笑.

可是,在长大后,有一次在书店里看到了格列佛游记,便忍不住买回了家.当时的本意是想找本快乐的书,想好好的看看,高兴一下的,我那时的想法是,虽然生活里充满了不快乐的事情,但起码我们还可以躲进童话寻到单纯的快乐.可结果呢,我跨进了通往天堂的大门,却掉进了地狱的深渊.这本书,竟是这样的阴郁,越看我的心里越是充满了恶寒,浑身不适,有种无法克制的躁动,几欲冲破身体的束缚,直接冲向茫茫宇宙.

燃烧,毁灭.
这就是这本书留给我的印象.

我在书内的介绍中知道作者后来几近疯癫,终日与马为伴,对着马儿说话.心情更加沉重.

这是一本好书,真实的反应了作者对这个世界的印象.
可这本书真的不适合阅读呢.
因为,里面没有希望.

在作者的世界里,没有余地.

在他的世界里兜兜转转,是永远也无法找到出路的.

因而,我选择,转身,离开.

我的世界虽也远非完美,我却在里面种满了希望与光明.
两个阴郁的英国人
来自: 阿贵
这个全译本的《格列佛游记》,如果只看后两个部分,肯定不会认为是一本儿童读物.不过,原先,这本书也不是被看成儿童读物的.只是小人国、大人国的离奇想像和生动描述,才让小朋友们感兴趣.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改编本,一般都是改的这两个部分.

第三部分的想像也很离奇,一个像是飞碟的国家,靠磁力漂在一片群岛之上,高高在上统治着下民.飞碟上的人都是贵族,个个精通几何和音乐,吃的面包都切成标准的几何图形.可惜,他们房子却盖得歪七扭八,演奏的音乐也让人不忍卒听.他们总是在沉思,谈话时要专门有个“拍手”提醒,以免在谈话途中突然陷入沉思.这大概是讽刺“哲学王”或者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因此,太艰深了,很少有人感兴趣.我对这部分一个细节最感兴趣,讲到某个国家有不死之人,但这些不死之人活得极其无聊,地位也极其卑贱,他们失去了一切乐趣,还不得不活着.

第四部分是“(马慧)(马因)”和“野胡”的故事.野胡的英文就是“yahoo”.在原书里含义却不怎么好,就是像人,而又集中了人类所有劣根性的动物,又脏又臭,还贪婪,喜欢争斗,互相撕咬.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简直是不想当人了.书中的主人公也是如此.在离开“(马慧)(马因)”的王国后,见到同类就吐,只好隐居在家,几年之后才恢复一点.

如果不把这本书当儿童读物,小人国讲的是政治的肮脏,大人国讲的是人性的可笑,飞碟岛是对所谓理性和科学的嘲弄,野胡则整个是对人性的大批判.越来越悲观.建议悲观的人还是只读前两个部分吧.突然想起《一九八四》来,最后也是让人看不到一丝希望.斯威福特和奥威尔,都是英国人,两个阴郁的英国人.
杂论
来自: 斜阳
格列佛游记很小的时候看的是连环画,对格列佛被绑在地面上喂吃的那个场面震撼了很久,记忆深刻.这次重新翻阅,又对作者就大小对比的描写感到会心.他描写自己在巨人国里看到的人之丑陋及相关解释,让人在忍住呕吐的时候喷饭一笑.

隐约记得明清小说中也有一本类似的故事,讲一个落魄书生上了一条货船打算去见世面也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的运气不错,又有商业头脑,一路以货易货见识了各类奇异的人事,有贯胸国,说没有心,胸口是个洞,拿跟竹子一穿就可以抬着走;有快食国,因为消化道是直的,从嘴到肛门不过一瞬,所以他们就不停的吃,就吃自己的排泄物.

我想不起来这书是,或者其他,摆渡之后发现即非又非,于是我又被自己的记忆失落了.摆渡明清小说,出来的近五十部小说,没有一部是对的.看来明清小说的盛况比之我所了解的要繁茂的多.

草草翻了一下回忆起部分细节,其实彼时国人的开放程度并不小,至少书中出现了大量的欧洲人物,比如路易十四,路易十六.知道十四奢侈十六暴虐.还提到英国的培根,法国的卢骚,知道他们的知识体系.又想起亨利.索罗对孔孟的了解,中西文化在那个时候通过海路的传播互相渗透其实挺多也很深入的.

可惜,之后的闭关锁国让国人继续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直到吃够了枪弹的苦,才又在民国前后涌现大量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