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政治 > 作业

求一篇关于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的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06/04 23:18:03
求一篇关于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的文章!
越快越好!
求一篇关于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的文章!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们党面对世界范围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的挑战,着眼于国家和民族长远利益,根据我国现实情况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邓小平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奠基者.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他第一次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他多次强调,实现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根据邓小平的这个重要思想,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明确把发展科技教育摆在突出的战略地位.一九九五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党的十五大站在跨世纪发展的高度,着眼于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进一步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地位和意义,作出了实施这一战略的具体部署.
当前,以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世界科技革命正在形成新的高潮,“知识经济”已经进入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科学包括社会科学给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实力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都在制定和实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战略,抢占科技和产业的制高点.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面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科技工作必须自觉地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把攻克国民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作为主要任务.要通过改革,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导向和推动作用,大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要建立技术创新机制,推动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合作,还可以组建科技企业,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使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投入的主体.要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完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基础性研究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瞄准国家目标和世界前沿,集中力量攻克难关,重点解决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优化教育结构,改革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使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起来.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建立规范有效的多渠道投入体制,促进科技、教育的发展.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在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增强我们自己的创新能力.一九九八年二月四日,江泽民同志在对中国科学院《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报告上批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东南亚的金融风波使传统产业的发展会有所减慢,但对产业结构调整则提供了机遇.科学院提了一些设想,又有一支队伍,我认为可以支持他们搞些试点,先走一步.真正搞出我们自己的创新体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根据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平等互利、成果共享、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国际惯例的原则,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这是毫无疑义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着力提高国家的自主研究开发能力,加快培育新的科技力量,迅速构建一个完整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这个体系应当包括以国立科研机构和教学科研型大学为核心的知识创新系统、以企业和科研机构为核心的技术创新系统、以高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为主的知识传播系统、以企业和社会为主体的知识应用系统.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应当成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成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成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支柱和后盾.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要尽快建立起一整套人才培养、选拔、交流和使用的机制,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要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员特别是中青年科技人才的作用,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要积极引进国外智力,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适当方式为祖国服务.要重视从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中培养选拔科技人才及各类专业技术能手.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尊师重教.要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和技术培训,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和引导社会力量办学.要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以适应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要在全社会大力普及科技知识,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鼓励创造发明,开展群众性科技活动,用科学战胜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反对各种伪科学活动,形成学科技、用科技的新风尚,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思想.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我国人口基数大,今后十五年还将增加近两亿人口,这对农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整个经济建设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大力提高人口质量.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克服各种浪费现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综合利用资源,加强污染治理,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总之,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