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人民文学出版社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修订版初中部分文学名著导读(小学初中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8 06:18:22
人民文学出版社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修订版初中部分文学名著导读(小学初中版)
谁能帮我搞到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修订版 《文学名著导读(小学初中版)》》 中 《水浒传》 《鲁滨逊漂流记》 《格列佛游记》 《童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的内容?
人民文学出版社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修订版初中部分文学名著导读(小学初中版)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内容围绕在梁山泊称覇的强盗.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书中强盗多是被官府逼至落草为寇,当中有不少本来是官员,但在中国大陆曾被归类为农民起义小说.
作者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大致有三种观点:
1:全书皆由罗贯中所著.
2:由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合写.
3:整部小说完全由施耐庵一个人写.这种观点是大家最为熟知的.
第一种说法早于明朝已经有人提出.一些支持此观点的人认为施耐庵是捏造出来的人,真实中并不存在.
持第二种观点的人之间亦有以下两种意见:
其中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前七十回为施耐庵作著,后三十回则为罗贯中著.
明代高儒《百川书志》中则说《水浒传》是“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也就是说主要是施耐庵写的,罗贯中进行了整理,编辑.这种观点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力.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水浒传》属于累积型群众创作,无疑施耐庵在创作过程中曾参考、借鉴和吸取了很多素材,包括史籍、笔记和某些完整的小说、戏曲作品或其中的某些片段,但施耐庵的创造性的劳动是不容抹杀的.
成书过程
《水浒传》的故事最初起源于北宋宣和年间,从南宋开始就成为了民间口头文学的主要题材.目前流传下来的根据说书人编成的话本中就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到了元朝初年,出现了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描述了晁盖、吴加亮(吴用)等36人的故事,初步具有了《水浒传》的故事梗概.在元朝,元杂剧中还出现了一些水浒故事剧本.
《水浒传》是到了明朝初年,根据《大宋宣和遗事》和《东都事略》等史籍中有关宋朝宋江等三十六人起义造反的记载的基础上,再进行创作的.故事描写了梁山一百零八将各自不同的故事,从他们一个个被逼上梁山、逐渐壮大、起义造反到最后接受招安的全过程.水浒中的一百单八将传说是三十六个天罡星和七十二个地煞星转世,他们讲究忠和义,爱打抱不平、劫富济贫,不满贪官污吏,最后集结梁山,与腐化的朝廷抗争.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林冲、李逵、鲁智深、武松等人物的鲜明形象,也向读者展示了宋代的政治与社会状况.
“水浒”字面的意思是水边,指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山东梁山泊.另外诗经中有“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句子,记载了周太王率领部族迁徙的事情.有人认为用水浒做书名,是将宋江等的聚义和周朝的兴起作类比,证明原作者肯定起义英雄们反抗统治的精神.水浒义军领袖宋江原是低级官吏,后被逼上梁山,与其他梁山好汉一起反抗暴政,“替天行道”,逐渐发展壮大.《水浒传》故事豪放、粗旷,全书通过人物的言语、行为来表现其矛盾的内心世界,人物性格刻画也各有特色,而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各自的成长经历也不尽相同.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版本
现存最早的《水浒》版本,当属保存于上海图书馆的《京本忠义传》,此本大约刻于明朝嘉靖年间的一百回版本.水浒传的版本很多,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故事版本.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系统:简本和繁本.
简本
简本包括了受招安,征辽,征田虎、王庆,打方腊以及宋江被毒死的全部情节.之所以称为简本,主要是文字比较简单,细节描写少.已发现的简本有:
百十五回本
百十回本
百二十四回本
繁本
繁本写得比较细致,也是流传最广的.主要有一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三种.但主要改写增添的部分都是在招安之后的情节.
一百回本:在宋江受招安后,又有“征辽”,征方腊等情节.
一百二十回本:明万历末杨定见在一百回本的基础上又插入了征田虎、王庆等情节,合成一百二十回本.
七十回本:清朝金圣叹进行删改,腰斩一百回本招安以及之后的事,以原书第七十一回卢俊义的梦作为结尾,再将第一回作为楔子,此为七十回本.
鲁滨孙出身于中产阶级,他父亲常用知足常乐的哲学教育他,要他满足现状,不要出海.但海外的新世界像一股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诱惑着他,他雄心勃勃,决心舍弃安逸舒适的平庸生活出海远航.第一次出海他几乎淹死.第三次出海,又被海盗掳去,逃出后在巴西发了财.但他仍不死心,经别人提议,再次出航,结果滞留海岛.28年的孤岛生活阻止不了他的继续冒险.这种勇于进取的冒险精神,表现了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足于现状,要开拓世界、占有世界的欲望.
故事中关于鲁滨孙在荒岛上经历的描写是全书的精华.作者把鲁滨孙描绘成充满劳动热情的人.他凭着自己顽强不息的劳动与大自然作斗争,表现出惊人的毅力.鲁滨孙一到荒岛,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观绝望情绪后,立即投入了征服大自然的斗争,他从搁浅的破船上取走了几乎所有可以取走的东西.他靠着自己的双手,靠着智慧,利用船上留下的简单工具,克服无数困难,为自己的生存创造了条件.他又挖凿山洞,修筑栅栏,驯养山羊,种植谷物,制造独木舟,焙制陶器,加工面粉,烘烤面包等,使自己的“生活过得很富裕”.最后他竟然有了自己的种植园、牧场、两处住所、许多家具,甚至还建立了一个包括狗、猫、羊、鹦鹉在内的热闹家庭.他每做一件事都要花费很大的劳力和很长的时间,但他失败了再干,从不气馁.他用近半年的时间造了一只能坐24人的独木舟,但要把它放进海里却需要花12年的工夫挖条小河,他只好放弃这条船,又用了一年时间另造一只.这种征服自然的无限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实干精神使鲁滨孙的形象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作者借此歌颂了资产阶级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冒险进取精神,强调了个人的聪明和毅力.
导 读 简述高尔基的生平和他的创作成就.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是苏联文学的奠基人,也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杰出代表.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匠家中,幼年父母双亡,寄居在开小染坊的外祖父家里.后来外祖父破产,十岁的阿列克谢就在社会上流浪,当过各种杂工.虽然他只上过两年小学,却一直坚持勤奋自学,读了许多书.加上他本人曾广泛地接触过社会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终于使他成为世界知名的大作家. 高尔基的处女作是发表于1892年的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福马·高尔杰耶夫》(1899)是高尔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高尔基一生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9世纪90年代是高尔基写作的探索时期.早期的创作有的侧重描写现实,有的侧重表现理想,歌颂热爱自由、献身人民的精神.如《伊则吉尔老婆婆》中点燃自己的心为族人引路的丹柯的故事,大家小时候可能就听过. 第二个时期——20世纪开始的20年间,俄国经历了三次革命(1905年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和1917年十月革命).高尔基始终将自己的创作与革命斗争联系在一起,为苏联文学奠定了基础.1901年发表了知名散文诗《海燕之歌》,用象征手法塑造出革命者勇猛矫健的形象,激情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加猛烈些吧!”在1906年,他创作了举世闻名的长篇小说《母亲》,以史诗性的笔法成功地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者巴威尔和他的妈妈尼洛夫娜的形象,是社会主义文学的第一部典范性作品.高尔基的文学活动对各国的社会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高尔基还写过《意大利童话》(1911-1913)和《俄罗斯童话》(1912-1917),自传体三部曲的头两部《童年》(1913)和《在人间》(1915).第三部《我的大学》完成于1922年.高尔基一生中写过20多个剧本,《底层》(1902)是他的戏剧代表作,是高尔基对沦落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生活将近20年观察的总结. 十月革命以后,是高尔基创作的第三个时期.高尔基以文化的眼光来思考社会变革和民族未来等重大问题,主要作品有《不合时宜的思想》(1918),回忆录《列宁》(1924),长篇小说《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和《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童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童年的一天,“我”大病初愈,看护“我”的父亲却不幸染病身亡.“我”跟随母亲坐船到外祖母的家乡尼日尼去生活. 无忧无虑的日子很快结束了.人与人之间充满欺诈与争斗.外祖父是当地染坊行会的头子.“我”跟随母亲回去的时候,两个舅舅正在闹分家.雅科夫舅舅的孩子萨沙唆使“我”将过节用的白桌布染蓝,致使我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在外祖父家有个心地善良的伙计,外号叫“小茨冈”.他懂行能干,外祖父很器重他.他常常在外祖父打“我”的时候,尽量地用自己的手臂挡着鞭子.一次,两个舅舅和他一起搬运一个十分沉重的橡木大十字架.他绊了一跤,两个舅舅竟只顾自己保命,听任他被砸死了. “我”惊愕地睁开懵懂的双眼,注视人世间的残酷与黑暗,小小的心灵因受到许多打击而深深震动.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样的人,保护和支持了“我”. 布满阴霾的日子里,只有外祖母是“我”唯一的温暖.她给“我”讲上帝的天堂、鬼娶媳妇的故事,又常常向“我”回忆起当年“我”的父母相恋、共同生活的情景.一次,夜里突然失火,人们都手足无措.外祖母不顾自己的安全,冲进火里,抱出了随时可能会爆炸的硫酸盐罐子.她又指挥闻讯而来的邻居,和家人一起扑灭了大火.她的果敢能干,连外祖父都不能不叹服.她给“我”无限的安慰,将真、善、美的种子悄悄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 “我”上了一阵子学,后来母亲去世了.越老越吝啬的外祖父不肯再养“我”,于是“我”就到人间自己“混饭”吃去了.在生活的奔流中,“我”在人世间打拼,是怎样最终锻炼成一个坚强而善良的人的?同学们可以在自传体三部曲的后两部《在人间》和《我的大学》里找到答案. 《童年》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背景? 小说真实地描写了19世纪70—90年代俄国社会的面貌,展示了充满残酷、野蛮、愚昧、污秽的令人窒息的生活.阅读《童年》时,我们可以真切地体会到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丑恶,老百姓身处黑暗而不知的奴性与麻木,和年轻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难历程. 什么是自传体小说?除了《童年》以外,我们还学过哪些自传体小说?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根据自己童年和少年的亲身经历创作的,明显带有自传色彩.这样的小说我们通常就称为自传体小说.自传体小说与叙述生平经历的传记不同,它不局限于真人真事,作者虽然以生活中的自己为模特,但是也融合了许多其他人的东西进去.《童年》就通过塑造“我”爱憎分明、酷爱读书、奋发向上的形象,描摹出俄国小市民阶层的人情世态以及俄罗斯五光十色的社会风貌.我们比较熟悉的近似自传体的小说还有许多,比如巴金的《家》、《春》、《秋》(《激流三部曲》)、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D.H.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等等
保尔.柯察金,出生于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早年丧父,全凭母亲替人洗衣做饭维持生计.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在那儿他受尽了凌辱.他憎恨那些斯压究人的店老板,厌恶那些花天酒地的有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