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经济学人:中国和印度 谁是东方的希望?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12 17:05:52
经济学人:中国和印度 谁是东方的希望?
经济学人:中国和印度 谁是东方的希望?
印度的亚洲国家身份仍仅停留在地图上.
  要是想取笑印度经济学家,有一招既简单又有效:就是在他面前称赞中国经济拯救了亚洲甚至世界经济.而印度经济学家会把这当做反印度偏见的例证.为什么印度强健的经济增长没有得到同样的赞颂呢?包括《经济学人》,关于亚洲惊人复苏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而在这些报道中,印度又在哪儿?印度经济学家抱怨道:你会觉得印度甚至不属于亚洲.
  印度的决策者们长久以来一直关注着这个问题:印度经济在多大程度上属于整个充满活力的亚洲经济.而如今的全球经济衰退不同程度地冲击了印度传统关注的美国和欧洲商业市场,又把这个论题推向风口浪尖.印度政府长期以来所宣称的向东看政策正在流行.
  这位经济学家的抱怨中有些地方值得思考.中国因为复苏而受到称赞,而中国今年近两位数增长的一幕主要是由大量国家直接的消费所引起的命令型经济狂潮.当这一幕结束,中国经济的不稳定因素会成为世界经济不平衡的主要原因而不是解决良药.这些不稳定因素包括被低估的货币、重商主义者对制成品出口的偏爱、及大量外汇储备所引起的困扰.
  相反,虽然印度今年6%左右的年度增长在中国耀眼的光环下显得暗淡.但在全球经济动乱的大背景下,这一增长速度亦是惊人.更重要的是,在印度的经济增长中,政府刺激仅占很小的比重,而该国资产水平和基础设施投资却能与中国媲美.另外,印度的国内需求远比中国旺盛,也没有重商主义者给全球经济增加不平衡性.它的进口要多于出口,创造了更多的全球需求.印度的长期增长甚至优于中国.
  这样当然好.但这不能解释印度有多大程度上属于亚洲.国外直接投资显示这种关系日益紧密.印度目前是全球第二大国外直接投资目的地国家,仅次于中国,而在这些投资中,来自亚洲的占大多数.2007年,总的外来投资达到230亿美元(最新可用数据),同比增长了40%.虽然2008-2009年度300亿美元外来投资的目标难以实现,但进入印度的资金流显然无视全球经济暴跌这一因素.
  此外,印度正在努力追赶中国.2000年,印度吸收外资总额只是中国总额的百分之几,而如今却达到了25%.大部分增量来自东亚地区.分析这些流入的资金,印度已经超过中国成为日本对外投资的头号目的地国家,而且根据日本国际合作银行的调查,印度在今后的十年内将成为日本长期投资的首选地.同样,韩国的消费类电子企业纷纷抢滩印度,瓜分这一蓬勃的市场是韩国突击队式推销员们的津津乐道的进攻方式,LG电子的广告已经有了十几种印度语言版本.
  三年前,当时的日本政府提出一条宽的自由和繁荣之弓定义.弓的一端是日本,印度也在弓身上.新一届日本政府舍弃了弓的名字,但行动落实依然延续.印度和日本的经济与安全关系日益增强.日本官方援助的30%投向印度,它还允诺投资40亿美元于德里孟买工业走廊.韩国财务部一位要人说他的当务之急是说服那些抱负广大的年轻官员申请赴印度的职位,而此前他们一直是热衷于申请赴美国的职位.
  而印度与东亚及东南亚的经济关系却不尽如人意.本专栏作者从东京到德里,飞跃自由繁荣之弓的路程需要18个小时.途中要经停香港和曼谷.而德里与北京之间在三年之前才有了直航.一周只有四班,仅由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执飞.
  而虽然印度向外国投资者放开了某些敏感行业例如电信和零售,但所有权仍受到限制.这一障碍使双方受损.印度IT业的巨头和国际外包的明星公司,关闭了在日韩的总部,因为日韩的企业习惯于在企业内部处理IT事务.在贸易领域(商品和服务),障碍依然存在.例如,印度的制药企业被日本这一全球第二大制药业市场拒之门外.审计、广告、纺织、药品,等等等等,总有某个国家拒绝印度.日印自由贸易协定已经拖延了数年,依然没有进展.
  缺失的环节
  最明显的一点是,印度很大程度上游离于已成为全球化示例的东亚和东南亚供应链之外.部分原因是当上世纪九十年代印度对外开放之前,东亚及东南亚产业链已经建立.而部分原因是对中国的猜疑,中国是该供应链网络的中心.
  部分猜疑关于经济.因为害怕中国的竞争,印度国内的小企业主们通过游说阻止了中印自由贸易协定.但猜疑主要来自地缘政治方面.中国在东亚的过分优势似乎使印度向东看的政策有了基石.这一政策得到日本、韩国和台湾的支持,这些国家也在寻求与印度保持更紧密关系.因为被视作均衡中国的力量,印度在这一区域很受欢迎.从安全角度来看,这些支持或许是合理的.在经济方面,这却是一个相当糟糕的策略,除非尚存的贸易障碍被扫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