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为什么白话文全面取代了文言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9 01:50:53
为什么白话文全面取代了文言文?
这样虽然易于理解,但也不能完全抛弃文言文啊!我个人很喜欢文言文!
还有古代平民百姓是不是也是和现在差不多说白话文的?
为什么白话文全面取代了文言文?
" 五四"新文化运动,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私塾教育制被取消,学生不用再读[四书五经]了.此后学校中学的大部分是白话文,只有很少两篇是古文.去年高考一篇:赤兔马之死,以文言文仿[三国志]博得满分.而社会与论赞赏有之,贬斥有之.贬斥者言:都什么年代了,还提倡文言文,“五四新文化运动”不是白搞了么?又在走回头路了.

是不是进入现在文言文就不应该存在了?文言文只可供学者研究之用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解答的白话文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我认为白话文的作用只是在普及文字上起到了一定作用.简化字和繁体字的区别不大,就是笔划简单了,如果是个读书人,简与繁的效果都差不多,不会因为繁就记不住它.白话文则是口语化了,文字与语言具有一致性.文言文则是传承而来的书面语,其特点是简明达意,不象我们说的话那样费口舌.

那么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差距是怎么来的呢?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似乎如白话文,并不十分难解,但语言精要.若观宋朝的[朱子语类]则与白话文差不多,好象宋时的语言习俗与现代的语言相差不大.至元曲、明清小说,则是基本白话,没有人捧了本[红楼梦]、[水浒傅]、[西游记]说看不懂的.可见,合附日常口语的白话文早就存在了,并非“五四”之功.而文言文,只是在记史时,为精简文字;若是科举应试、填词作赋用之.

既然文言文作为一种书面语言形式存在,在历史传承中并没有消失,自然有他的原因.由人类发展史来说;语言起源在汉字起源之先.名物先以语言,后以图形象物.西方以文字合语言,每一字母代表一个音节,以拼音为文,使得语言与文字有一致性.而中国则不同,语言了语言,文字则象物为文.拼音字节是在梵文传入中国之后才开始有的,以前则是以字拼字,单音节字拼双音节字.正是由于语言与文字的差距,使中国文字会长期保留两种特色,文言文与白话文.秦以前,各国均有自己的汉字,一个象形文字有很多种写法,然而语音却是各国相同,现在也没有看到有史料记载,各国出使,或朝见天子要带翻译官的.秦以后,则统一文字,以秦地文字为标准文字.以后文字是统一了,而字与口语中的含义并末统一,有口语中常用的音节,却没有对称的文字.也有一个字代表一个词组的,这种习俗一直到“五四”前期.至“五四”全盘西化,仿西人之语音与字对应,作汉语拼音,文字全部口语化.常用的汉字只有三千来字,原来一字表一物的,现在变成以音似表物,所以用字的数量大幅度减少,使大部分汉字成了生辟字.后来又有人主张,汉字简的不能再简了,为了普及和扫盲,以拼音文代替则可.这是继“五四”之后全盘西化的又大胆之举,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人提出过要废除中国文字,而在今天人人大胆,个个可成仓颉,再过些日子中国的文字将会消失了.

古文的意义还在么?古时[六书],是为造字、用字之法,属文字学.分为象形,象声,象事,象意,转注,假借等六种.如今以口语来说,只要合音就可以了,而其他的字都可以不要了,中国文字再一演,则可演至如日本的片假名,最后也只拼音节.这个是国际潮流么?我们古人造就的文字,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后不是专家恐怕都难读解了.古文中的字都是单意字,如“五四”之后,白话文与文言文不并行,单意字演成白话文的词组,原意大多不能再解.如“变化”,原可以辩证法说理.“变”可以说是质变,忽变;“化”可以说是量变,是缓“变”.如“学习”,“学”重于思,“习”重实践,知行合一,则是学习.这些都是很好的辩证对子,而哲学翻译者却不注重这些已有的对子,另造词组,导致词不达意.古人的辩证精神很难再领略了,这此都是“五四”只重语音,不重词意之过,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并末能与西方文化契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