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中国古代选官监察制度是怎样演变的,与专制集权有何联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04 15:35:16
中国古代选官监察制度是怎样演变的,与专制集权有何联系
中国古代选官监察制度是怎样演变的,与专制集权有何联系
你问的是选官制度还是监察制度
  选官制度的话
  1.先秦:从夏朝到春秋,选官主要按爵位;直到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地主阶级改革才重视按军功授爵;
  2.两汉:西汉武帝时开始实行察举制,分察举(自下向上推荐)和皇帝征召(自上向下招聘)等,先重“孝廉”,德才皆备,到东汉时注重门第族望,世家大族兴起,察举制名存实亡;
  3.南北朝(从曹魏时代开始):九品中正制,按照“中正”所评品级决定官员奖惩;
  4.隋唐:科举制.隋文帝时分科考试,隋炀帝时设进士科,唐太宗时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时增设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
  5.宋元:北宋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实行糊名法等措施防止可靠作弊和徇私;6.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严格限制
  检查制度的话
  1、秦代开始形成制度,中央设立御史大夫,在地方上,皇帝派御史常驻郡县,称“监御史”,负责监察郡内各项工作;
  2、汉承秦制,但较秦制更严密.在西汉,中央仍设御史大夫作为长官,御史中丞为副,兼掌皇帝机要秘书和中央监察之职.在地方每州设一刺史,用以监察地方政情、受理案件、考核官吏:
  3、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基本处于封建割据的分裂状态.各朝的监察机构名目不一,但体制与汉代基本相同;
  4、隋唐时期隋代时,中央的监察机构仍为御史台,长官为御史大夫,下设治书御史2人为副;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共12人,专执掌外出巡察;
  5、宋代监察机构随着封建专制主义的发展而加强.中央沿袭唐制,御史台仍设三院.地方如设通判,与知州平列,号称监州,有权随时向皇帝报奏,成为皇帝在地方上的耳目.此外,路一级的转运使、提点刑狱公事等,也负有监察州县的责任;
  6、元代中央设御史台,还在江南和陕西特设行御史台,其组织与中央御史台相同,作为中央御史台的派出机关.这是元代监察制度的重大发展.全国分为22道监察区,各设肃政廉访使(即监察御史)常驻地方,监察各道所属地方官吏;
  7、明代监察制度随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而得到充分发展和完备.中央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明代还建立御史出使巡按地方的制度.出巡之官受皇帝之命,可兼管地方其他事务.担任总督和巡抚的官员,其权力比一般巡按御史要大,有“便宜从事”之权.都察院除执行监察权外,还握有对重大案件的司法审判权.战时,御史监军,随同出征.明代还将地方分区监察和中央按系统监察相结合,专设六科给事中,稽察六部百司之事,旨在加强皇帝对六部的控制.礼、户、吏、兵、刑、工六科,各设都给事中1人,左右都给事中各1人,给事中若干人.凡六部的上奏均须交给事中审查,若有不妥,即行驳回;皇帝交给六部的任务也由给事中监督按期完成.六科给事中与各道监察御史合称科道.科道官虽然官秩不高,但权力很大,活动范围极广.
  8、清代清代监察机构沿袭明代,又有所发展.在中央,仍设都察院.各级官吏均置于都察院监督之下.清代都察院以都御史为主事官,他与六部尚书、通政使、大理寺卿等重要官员共同参与朝廷大议.都察院下设15道监察御史(清末增至22道),专司纠察之事.雍正年间,专察六部的六科给事中并入都察院.六科给事中和各道监察御史共同负责对京内外官吏的监察和弹劾.唐代的台、谏并列,明代的科、道分设,清代的科、道则在组织上完全统一.监察权的集中,是清代监察制度的一大特点.清代,一方面允许监察官风闻言事,直言不讳;另一方面为了防止监察官权力过大,规定御史对百官弹劾要经皇帝裁决.
  这些作用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