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读后感应该怎么写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25 12:53:23
读后感应该怎么写
读后感应该怎么写
剖析读后感,我们不难发现,其内容基本上为:感——悟——析——联——结——五大块,其图示为:
①→ ②→ ③④⑤→ ⑥→ ⑦
 ↓ ↓ ↓ ↓ ↓
 感 悟 析 联 结
所谓“感”即读/观的内容或者感点;“悟”,这里特指在对你感受最深,启迪最大的启示/感悟,即观点.“析”,分析说理,举例证明;“联”,即联系社会情况或作者自己的实际,说明不该怎么做或应该怎么做.“结”,即归纳引申.这五者之间的关系为:“感”是“悟”的基础,“析”是“悟”的根据,“联”是“析”的发挥,“结”是对全文的收束.
那么,怎样写读后感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必须把关:
第一, 落实“悟”项.选准感点.独抒新意.供料作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因而感点也较宽泛.所悟一定涉及面广.但是,从总体上讲,材料总有一定的倾向,即它要求表述的有一个侧重点.因而,所悟最应该趋向这一倾向或侧重点.只是强调一点.你选择的观点/所悟一定要独抒新意 (因为只有这样,你做的读后感文才有存在的价值),而且要选择自己有话可说的话题(因为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出一篇象样的读后感).
第二, 写好“析”项.读后感的“析”项一定要从材料中走出来,把古今中外社会生活中与之类似的事例请来,证明自己的“悟”/观点的正确,达到以例证“悟”给读者公理性质的证明印象.不过要注意如下几点:例证要有针对性;例证的选取应有详有略(有一,二个详例为佳);例证的排列以时序,国别序为佳;在例证前要有引入语言,其后一定要有简要的分析,切忌堆砌例子,给人以开例证展览会的错觉.一般说来,此部分的常用手法,初学者选正反对比法为最易.
第三, “联”项得当.此部分一般要回扣材料,结合作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如:学生谈学习,工人讲工作.教师说教书育人等等)和社会当前的动向.作出适当的评述重点说明作者自己怎么去做或不应怎么做.
第四, 扎好袋子.读后感的结尾侧重点在于由此及彼,切勿忘了推而广之,点明观点的普遍意义.但其篇幅最好不超过全文篇幅的六分之一,做到简明扼要.
第五, 写好过渡语句.段与段之间,各分层之间少不了过渡语言.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好的过渡语应该成为文段的纽带,似“楔子”一样地有机联系文段的各个相关独立的部分,成为全文的“关节”.
另外,选择好的“题目”也有一定的技巧.对于中学生而言,保险的做法最好选择中心观点作其题目,至于选择论题为题目的做法的也并不为过.只是不要把论题的范围撒大了,以免读者产生作者不理解话题的误解,产生负面影响,以此,作者最加上一个副标题,以明论述的范围.
以上分析说明,读后感的基本模式可以用上图表示:
题 目
感 1, 简述所感 (约定30——40字)
(一) ↓ (过渡语) (约50字)
悟 2, 提出观点 (最好是一个判断句.约20字)
(过渡语)
3, 展开联想 (适当分析展开材料,四言五语) ( 约70字)
(过渡语)
(二) 析 例证1
{ { }分析/小结
正面分析 例证2
 { }分析/小结
理论证明——结合观点分析
(过渡语)
 4, 分析举例{ (约400字)
理论证明——分析
 {反面分析 例证3 }分析/小结
{ } 分析/小结
例证4
(过渡语)
5,回扣材料 (一言两语)
(三) 联 { (过渡语) (约150字)
6,联系现实 (七言八语)
↓(过渡语)
(四) 结 7,总结回应 (由点及面,三言两语) (约3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