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政治 > 作业

从收入分配角度谈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04/28 02:03:15
从收入分配角度谈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如何正确理解财政的作用 如何理解税收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最主要最规范的形式 如何正确理解市场配置资源主要因素 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如何全面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为什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 如何理解其内涵
从收入分配角度谈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解题思路: 几个知识点
解题过程:
1、从收入分配角度谈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①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当前,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2、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①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②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③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3、如何正确理解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财政通过支持某些地区、某些行业的建设,如支持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的建设,合理配置资源。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4、如何理解税收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最主要最规范的形式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1)税收具有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2)税收具有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3)税收具有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5、如何正确理解市场配置资源主要因素
①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化,由市场来调节的。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②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③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④市场在竞争中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
6、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①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市场规则,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市场主体必须严格遵守。
②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③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④总之,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7、如何全面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①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②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③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④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8、如何理解其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9、为什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条件;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好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科学发展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