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6/16 11:12:30
近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出现,发展这个部分有点儿乱套,希望老师帮忙梳理一下。 谢谢老师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
解题思路: 您好,首先对您勤学好问的精神表示欢迎,希望解答使您满意。
解题过程: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程标准】
1.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2. 简述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知识梳理】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以及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这四种经济形态,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主要表现。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小农经济解体
1.原因(1)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的入侵。
(2)前提条件:国内市场的扩大。
(3)自身局限:小农经济自身的脆弱性和落后性,抵挡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
2.表现: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一直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开始解体。
3.影响:
(1)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基础。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冲击着封建制度。
(2)为民族经济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是列强侵华的结果之一。中国社会的商品化程度虽然增加了,但是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 和 。
思考1: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以及特点。
二、洋务企业的兴起
1.背景: 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
2.目的: 旨在“ ”、“ ”。根本目的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3.内容:
①第一阶段:(19世纪60—70年代)创办军事工业
a.安庆内军械所: 年曾国藩创办,中国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1862年生产出第一台实用蒸汽机,标志着 的起步,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b.江南制造总局: 年李鸿章在 创办,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所官办军用工业。
②第二阶段:(19世纪70—90年代)创办民用工业,目的是辅助军事工业。
1881年投产的 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达到了 的目的。还给附近地区提供了廉价原料,促进了其他工业的发展。
4.评价:(1)局限性:在兴办的过程中存在种种弊端,其结果也未能真正达到“ ”、“ ”的目的。
(2)积极意义:对中国的 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思考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一)民族工业的产生: 世纪 年代前后
1.条件: 和 的刺激和影响。
2.代表企业:主要有 、 和 等。
思考3:集中在沿海地区的原因
①这些地区受资本主义侵略较早,自然经济解体较充分。
②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
③历史原因:历史上商品经济发达,基础好。
④地理原因:交通便利,便于购买原料和销售产品。
3.影响: ①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
②促进了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③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二)初步发展: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
1.原因:
①主观: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 的限制。1903年,清政府设立 ,奖励工商。
②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涌现出 、 、 等一批实业家。
③为了反对帝国主义掠夺路矿权利,中国人民掀起了 运动。
2.概况和特点:
①厂矿数量增加:1904-1907年间,新设大型纱厂就有11家。
②投资总额迅速增长:1904-1907年间,大型纱厂投资超过660多万元。
③轻工业发展最为显著: 发展尤为迅速。
3.影响:
①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开始了推翻清政府的革命。
②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革命思想产生。
4.民族工业的处境及原因
(1)处境: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发展缓慢。
(2)原因:
①列强的压制:鸦片战争后,列强利用它们雄厚的资金、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在中国攫取的特权,压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封建势力的阻碍:清政府征收高昂厘金、各级官吏敲诈勒索等,增加了企业的产品成本。
【思维拓展】
1.洋务运动的结果
(1)结果: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2)失败原因
①外国人不希望中国富强;
②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③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④根本原因:单纯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变革封建制度。
5.评价:
①进步性: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②局限性: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为国求强;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业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经营管理腐败。
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功绩,在于它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中国虽然在明清时期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但没有出现工业革命。洋务运动通过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引进了大机器生产,为中国创建了近代的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2.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比较
19世纪60~90年代,中国掀起了洋务运动,继而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
相同点:①背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
②目的:富国强兵,巩固统治。
③影响:两国都从西方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军队和学堂。
不同点:结果不同,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洋务运动失败,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并发展成为亚洲强国。
结果不同的原因:①日本明治维新通过倒幕战争扫除了改革的障碍,而洋务运动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②明治维新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对封建制度进行全面冲击,获得成功。而洋务派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最终因封建统治的腐朽而失败。
【走进高考】
例1.((08年广东单科,9)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 .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 .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例2.(08江苏,5)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例3.(08全国卷I,14)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 D.耶松船厂
例5.(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36)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问题:(13分)
(1)“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的是什么?(2分)
(2)简要叙述中国在19世纪是如何受到“不平等待遇”的。(9分)
(3)你如何评价这位学者的观点?(2分)
答案要点:
(1)清朝前期盲目自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组织:列举;部分列举,部分有简单组织;语句连贯通顺;回答形成结构和层次。
史实:包括近代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3)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能对作者的观点进行批判性、反思性的回答。
【知识结构】(自主完成)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这种“解体”主要是指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取代 D.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2.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带来的社会影响是①农村手工业者日益趋于破产②人民负担加重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④为民族工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瓦解 D.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中国的近代企业是从洋务派的官办企业开始的。请回答6~8题。
4.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办与传统的官办有本质的区别,主要在于①政府对盐、铁、生产工具等实行专营专卖②采用机器大生产③采用雇佣劳动方式④部分实行成本核算
A.① B.②③① C.②③ D.①②③④
5.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企业与洋务派兴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
A.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B.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
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 D.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开展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请回答9~13题。
6.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创办了许多民用工业,这表明洋务派
A.聚敛财富,搜刮人民的本性 B.增加税收,增强国力的愿望
C.认识深化,弥补军工的不足 D.目标转移,与洋人分利
7.洋务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主要依据是
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统治 B.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C.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D.吸取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中国近代新生产力的代表,它产生并逐步发展。请回答14~17题。
8.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兴起实业救国的内部原因有①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②收回利权运动③外国的资本输出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2007广东文科基础)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0.(08海南历史,15)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要求B.商品输出的要求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
11(08宁夏,3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二、非选择题
22.在与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统治阶级内部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后来康有为明确指出:“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生产更多的机器,成为近代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梦想。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中国近代工业起步的标志是什么?对材料中“有识之士”的举措做简要的评价。(5分)

(2)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填写下列表格:(3分)







时间
① 19世纪70年代前后;
条件
② ;
③ ;
④ ;
代表企业
⑤ ;
⑥ ;
⑦ ;
(3)甲午战争以后至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的发展,简述其原因。(至少列举3个要点,共6分)

(4)民国建立后至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试概括列举其发展迅速的原因(至少4个要点)。(8分)

(5)民族工业在艰难中起步,在夹缝中生存,不断萧条,呈现出曲折发展的态势。试结合晚清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史实,概述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至少列举4个要点)。(4分)

(6)纵观民族工业艰难的发展历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4分)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参考答案
1--5. DDCBD 6--10 CCACB 11 C
12.(1)标志:1862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实用蒸汽机在安庆内军械所问世,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评价:洋务派的“官办”企业分为军事和民用两大类,它们的创立既①体现了当时统治阶级内部一批有识之士对客观局势的认识,也在实践中起到了②分洋企之利、③促进民族工业产生的作用。尽管洋务企业④在兴办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也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是,⑤它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2)







时间
① 19世纪70年代前后;
条件
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导致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③外商企业的刺激;
④洋务企业的诱导;
代表企业
⑤上海发昌机器厂;
⑥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⑦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3)①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于1903年设立商部,奖励工商;②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涌现出张謇、容宗敬、容德生等一批实业家;③为了反抗帝国主义掠夺路矿利权,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引发了振兴实业的又一个高潮。
(4)①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②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③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并倡导使用国货以抵制洋货;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等,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
(5)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的重压;战争的破坏。
(6)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势力弱小的民族工业是无法得到全面迅速发展的;②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