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历史对袁世凯的评价,有着怎样的争议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8 22:14:51
历史对袁世凯的评价,有着怎样的争议呢?
历史对袁世凯的评价,有着怎样的争议呢?
袁世凯称帝的正面意义
  要谈袁世凯,必须抛开历史课本的有色眼镜来看,袁世凯一生有三个重要的时期,在朝鲜,办新政和辛亥革命.
  在朝鲜,所谓弱国无外交,相信会在他的人生观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而日本,通过君主立宪形成的强大,也会让他对与革新前的日本相似国情的中国的出路有了一点模糊的认识.即在一个强有力的统治阶层的领导下进行于世界潮流同步的资本主义改革,而当时只能依靠汉丨人官僚来维持摇摇欲坠的统治的满人政丨府显然已经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该由什么样的统治阶层来完成这一变革?这个时期的袁世凯肯定还在考虑和观望着.
  小站练兵,是袁世凯涉足新政的一开端,但新政并不是他主导的,而是旧湘淮系崛起的官僚如李鸿章和张之洞所领导的,这一时期,是占据着中华大地绝大多数的汉丨人领导阶层迅速从满人的统治下攫取权利的黄金时代,这一变化在八国联军进北京这一被后世视为国耻的事件中达到高潮.当时北洋领袖李鸿章在广州正和香港的英军策划东南互保,即如果八国联军有推翻清政丨府的念头,则约束京津一代的袁世凯的武卫右军等新式北洋军队作壁上观,而远离清廷统治中心的东南各省伺机独立,以英国为保护,并看形势来夺取中国政权,南洋领袖张之洞也约束自己的故系将领的部队不得参战(当时新军的编成分两部分,即以直隶的北洋新军袁世凯部和以湖北为中心的南洋新军),所以造成了当时北京附近空有十几万装备精良的新式陆军和数倍的巡防营旧军,而清政丨府却只能依靠装备着大刀长矛的义和团和装备落后的由甘军组成的武卫后军来抵抗的局面,迅速的失利是很正常不过的事,事后,李鸿章等看全国形势,推翻请政丨府的时机依旧不成熟,也不可能得到狡猾的不愿意看到中国强大的洋人的支持,故出来善后.此后旋死,由袁世凯接收了其北洋势力.在这一时期,袁世凯随着对北洋新军的掌握,显然已经意识到,由占人口多数的汉丨人来统治中国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而当时列国环饲,都愿意用清廷来限制中国的崛起,加上很多省份还是满人控制政权,对于长期任职于中央的袁世凯来言,他是不愿意用激烈的手段来夺取政权的,因为这必然将导致国家的分裂.所以,他采用的是一种渐进式的夺权.
  辛亥革命,一日之间,中国半数土地易帜,让袁世凯不得不接受暴力革命的方式,但随着和孙文的会谈,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迅速崛起,成了一个迷茫的疑问.
  首先,中国各省用一种自发革命的方式推翻了清政权,虽然各省打着革命的旗号,但真正奉行同盟会命令的也只有江西的李烈钧,云南的蔡锷是梁的学生,主张的是君主立宪,山西的阎西山,关起门来做皇帝,湖北的黎元洪,主要是南洋新军的将领在主导,根本没把同盟会放在眼里,其他各省,甚至有很多不过是清政丨府的旧官僚换个门面而已.这样一个群雄割据的局面,需要怎样一种力量来统一?毫无疑问,这是需要一个纽带的,袁世凯首先想到的是同盟会,用政谠的理想和凝聚力来把各省联系起来,于是,袁世凯和孙中山的北京之谈便出现了.
  然而,北京会谈,总体来讲却让袁世凯非常失望.首先,同盟会的精神领袖孙中山,本身就是一个在国外长大的假国人,除了空洞的口号,毫无能力,在个人能力上,他居然幼稚的对袁世凯说,中国的未来就在于三件事:第一是推翻满清,这一点已经完成;第二,在十年训练一百万新式陆军,来获得国家的稳定和抵御外辱;第三,修十万里的铁路,来振兴经济,因为美国就是依靠铁路,完成了飞速的国力的积累的.一百万新式陆军要多少军费?孙大炮大概觉得加加税就解决了.如果中国的民族实业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即使修成十万里铁路,又有什么用处?袁世凯对孙的个人虽然在公开场合进行了大大的褒扬,但私下里,是什么想法,大家完全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组织形式上,同盟会也完全不具备一个谠派所应有的凝聚力,当时的同盟会只是一种非常松散的组织,大家的目的就一个——推翻满清,推翻满清后怎么做?事实证明,同盟会最后连自己控制的省份都摆不平!
  于是,袁世凯把眼光投向了日本,小小的日本是通过什么来团结国家的上层建筑的?忠君,爱国!这是一种精神的纽带,让日本的武士和商人们放弃了个人的利益,而投身帝国复兴的大业中来的.而中国人,所缺少的不正是一种共同的精神信仰么?看看各省割据的军阀,甚至北洋派系的内部,所有失去理想的人们只能拼命的攫取经济利益,用纸醉金迷来掩盖自己精神的空虚.其实,一直以来,中国人民都不缺少爱国的精神,即使恶劣如东陵大盗孙殿英之流,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曾英勇的率领军队打过几次硬仗.被历史课本骂臭了的大军阀段祺瑞,吴佩孚在下野后也都拒绝过出任日伪政权的高官.中国人,愿为国士的执拗从未缺少过,缺少的,只是一个前进的方向.
  当时辛亥革命芳举一年,帝制在当时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要推翻帝制的是一小撮有着海归背景的精英群体.认不清这一点,就难以理解当时发生的事情,就难以理解康有为的保皇谠,张勋的辫子军,辜鸿铭的不剪辫子,杨度的筹安会,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风波》、《药》.因此当时所谓中国潮流之民丨主共和者并不可能象史书所说的那样深入人心,若当时称帝于大多数中国平民百姓来说并没什么大惊小怪——当然那小部分的革命谠人是不在此列的.而且反过来讲,在当时中国是否民丨主共和制就一定更可使中国富强起来呢?大家都知道,在当时全世界所谓民丨主共和者都不完善的情况下(当时世界众强中德意日俄都完全是君主说了算的英国也还有个君主在呢)可见君主制不一定带来的就是落后,在特殊年代反而要有个把子强权人物来引领国家走向,此例即使放在更晚的毛主席,邓总工程师身上还是成丨立.而民丨主共和者在特定时代特别是乱世却更起到拖泥带水的副作用.此例可从希腊城邦时代的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波罗奔尼撒之战中得证——雅典是民丨主制,斯巴达是军事专制,但后者打来时前者的元老院还在为是否要进行内战而争论不休.所以,袁世凯称帝了,企图用君臣的孝衣来重新为中国的士人寻找一个理想,这在当时的中国是完全讲得通的.
  既然谈到袁世凯的称帝,自然要谈到袁世凯的失败,我觉得他的失败并不象历史课本上说的那样是万人唾骂,失去民心的结果,他不是输给了革命谠人,而是输给了时间.
  二次革命的胜利,除了西南几个省份,袁世凯已经完全的控制了中国的局势,事实如此,但反抗的声音并没有真正的消除.袁世凯这一点是清楚的,但他当时对自己的时日无多,相信也是体会得到的.作为中国的华盛顿,一手复兴了汉丨人政权,他更希望能在自己有生之年看到中国的强大.这是一种千秋万世的荣耀,出身于士人家庭的他,当然更无法抗拒.于是他转而对军阀内部的割据势力动手.首先,他创立了北洋新军之外的模范团,并以此扩编了几个师,希望能在北洋军之外重新打造一只军事力量来做制衡,老袁是想杯酒释兵权了.北洋内部以段琪瑞为首的军阀不可能不知道,于是,私下的抵丨制已经开始了.段辞去了陆军总长的职务,冯国章也躲在南京观望风色,如果能再给袁世凯十年的时间,相信他一定可以把北洋那些桀骜的老家伙们卸甲归田.可惜,和时间赛跑的游戏是无法改变规则的,为了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打造的帝国复兴,他贸然的作出了赌博,于是,他输了.护国战争中,在蔡锷那三千老弱残兵前,北洋军阀们却以一种默许的姿态消极抵抗,袁世凯吐血身亡,而中国人又一次在分崩离析中迎来了另一个黑暗的战乱年代.
  纵读那北洋时代的历史,当时的各种力量,唯有袁世凯真正能实现中国式的理想,只有在他当大总统的时期,中国是最接近统一的,也是最自主的,最有可能实现中国特色的崛起.可惜,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灾难,让我们在历史的黑夜中且哭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