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见异思迁是什么意思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9 04:05:11
见异思迁是什么意思啊?
见异思迁是什么意思啊?
见异思迁,汉语成语,出自先秦·管仲《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指看见更加新奇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意志不坚定,喜好不专一.
异:不同的;新奇,奇特的.迁:改变,变动.指看见更加新奇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意志不坚定,喜好不专一.表示选择时犹豫不定.
典源
《管子.小匡》
桓公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奈何?」管子对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墅,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今夫士群萃而州处闲燕,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长者言爱,幼者言弟,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士之子常为士.」
注解
士:即今之所谓读书人、知识分子.
州:聚.
闲燕:指安静、清净之处.或指学校.此处或以「州处」为断句,「闲燕」属下句.
弟:通「悌」.顺从、尊敬兄长.
旦昔:即「旦夕」.朝夕,早晚.昔,通「夕」.
异物:不同的事物,指非本行之事.  另可参考:《国语.齐语六》   出处:先秦·管仲《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在《管子.小匡》篇中,记载了春秋时,齐桓公问丞相管仲说:「要怎样才能让人民生活安定,成就人民的事业?」管仲回答说:「士、农、工、商这四种身分的人不可以杂处而居,不然就会混乱,无法各司其职.所以圣王的时代,士都住在环境清净的地方、农民一定住在田野乡间、从事劳动的人一定住在官府附近、经商的人一定住靠近市场的地方.士如果能聚居在清幽的地方,那么从早到晚、从小到大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义、孝、敬、爱、悌等处世原则,他们的心就可以安定下来,不会受到别的事物干扰而改变他们的意志.后来「见异思迁」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的「见异物而迁焉」演变而出,比喻意志不坚定.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三心二意 ,朝三暮四
反义词
一心一意、专心致志
歇后语
这山看着那山高;秋后的野鼠
成语灯谜
这山望着那山高
传说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相国管仲为国家的强盛做出重要的贡献,齐桓公问管仲是如何使民众安居乐业?管仲说把民众分士、农、工、商四个行业分开居住,使他们便于学习与钻研本行业的技能,而不会“见异物而迁”,这样可以安居乐业.
文献资料
原文:
桓公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奈何?”管子对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咙,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壄(ye 三声 通假字 同 野),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今夫士群萃而州处闲燕,旦昔从事于此,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译文:桓公说:“划定人民居处,安排人民职业,应怎么办?”管子回答说:“士农工商四民,是国家的柱石之民,不可使他们杂居,杂居则说的话做的事都不一样.因此,圣王总是安排士住于闲静之地,安排农住近田野,安置工匠靠近官府,安置商人靠近市场.使士人们居处相聚而集中,闲时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事君者言敬,长者言爱,幼者言悌.朝夕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从小时就习惯了,思想安定,不会见异思迁.因此,其父兄的教导,不严也能教好;其子弟的学问,不劳苦也能学会.所以士人的子弟常为士人.使农家居处相聚而集中,分别四季,安排用具,置备器械.搞齐全耒耜枷镰等等.在天气尚冷的时候.就铲除杂草修整土地,以待时而耕,耕得深,种得均,盖土又快.在降雨之前就除草松土,以等待时雨.时雨—‘来,就带上各种农具,早晚在地里从事农活,脱下常服,以就功役,分别苗的好坏,排好苗的疏密.他们头戴草笠,身披蓑衣,一身泥水,暴露发肤,竭尽其四肢之力,而积极在地里劳动.他们从小时就习惯了,思想安定,不会异思迁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