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最容易考到的名词解释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4/27 18:16:05
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最容易考到的名词解释
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最容易考到的名词解释
中国政治思想史 名词解释
1、天命不常:所谓天命即是上天受命之意.天命不常意思是上天所授予的大命不是固定的,并不是永远地保佑某一个或某一个王朝.周公在执掌周王室政权期间,详细阐明.解释了夏商周的更替是天命不常的表现.是古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第一次在理论上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对于朝代更替的社会事实所做的解释.通过天命去解释社会历史的变革,试图把以往发生的社会历史的变革归结于某种规律性的东西.这一思想放映了商周之际人们认识水平的进步,对于强化周王朝的政治统治起了很大的作用.
2、至德之世:庄子把自己的理想的社会成为“至德之世”或者“无何有之乡”.其“至德”实际上也是老子所说的“道”的体现,至德的根本特征就是“自然”,整个世界原初混沌状态是人类社会至善至美的境界;人生活在蒙昧状态下,人与人间没有任何形式的交往.庄子对于理想社会的设计与老子的思想方式基本一致.庄子否定有史以来人类一切文明的价值,其结果,庄子的政治思想必然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相违背.
3、汉初黄老思想:汉初,黄老思想成为西汉统治者的政治指导思想,对于恢复社会经济.重振西汉王朝的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黄老思想的社会背景是建立在秦末的政治经济严重破坏,内忧外患的基础上.主要内容有:①无为而治,与民休息,通过“清静无为”的政治指导思想恢复经济和实现社会稳定的政治期盼.②文武并用,德刑相济. “无为”是要改变秦王朝的暴政,继承了道家黄老学派和法家的“无为”的同时也主张用儒、法等德教的治国思想,以便有效的治理国家,主张文武并用.③罚不轻薄,约法省刑,相对秦朝的暴政,包含着去苛从宽,删繁就简,实行罪罚相适应的理论.④轻徭薄赋,以农为本.通过减轻农民的徭役,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这一思想奠定了“文景之治”盛世的到来.
4、唐初居安思危思想:贞观集团的成员们原本是隋朝的臣民,他们目睹了隋王朝灭亡,还参加了推翻隋政权的战争,这样触目惊心的事实引起了李世民君臣的反思,以隋亡为鉴成为他们思考治国方略的一个起点.隋朝灭亡的原因有:①奢侈无度②杜绝言路③用人不贤,小人掌权.唐太宗掌权后,魏征时刻告诫其要居安思危.李世民能正确看待并牢记心中.贞观集团的居安思危的思想使他们能吸收隋朝的灭亡教训,并为他们实行儒家仁政德治政策提供了认识的前提.
5、小国寡民:这是老子理想的社会.具有以下特征:①国家的规模狭小,人口稀少.②人们在极其原始的状态下生活,没有一切可以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器具,文化极不发达,人们依然留在结绳记事的水平上 ③在老子设想的理想社会里,人们没有知识,没有欲望,对于原始质朴生活十分满足.④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交往,过着十分封闭的生活.老子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否定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一切文明成果.这无疑不符合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事实.但,在老子倒退的历史观的强烈的社会批评精神,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6、兼爱:这是墨家墨子全部整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墨子认为战国时代国家的兼并,社会动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与人不相爱.因此,他也就把人与人之间兼相爱看作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途径,以为使人们“兼相爱,交相利”是制止社会动乱的根本办法.即是取消人我之间的界限,不受社会关系的限制.墨子所说的兼爱,实际上是无差别、均等的爱.墨子的兼爱是抽象的爱,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兼爱,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7、法术势:以君主利益至上为出发点,韩非主张君主应该法、术、势兼用.法、术、势三者相辅相成.法和术是人主统治臣民的工具,而势则是运用法术的前提条件.法是法律,是用来统治全体人民的工具.而术是君主驾驭群臣,用阴谋的手段考察群臣的手段,用术愚弄臣民.势是权势,是君主所掌握的生杀予夺的权力,是君主运用法和术的前提.其内容是利用群臣的好利心理,操德和刑二柄达到统治目的.韩非法、术、势的政治理论是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权力为出发点的极端专制主义理论.一旦实施,就是苛政.但是,其中对于君臣间的揭露是真实的,对于历史进化过程的认识,也较为接近历史实际.
8、独尊儒术: 西汉繁荣时期,思想的多元化与国家集权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汉武帝根据本阶级的利益和实际政治需要选择了儒家的思想,并起用了儒生,任儒生为高官.董仲舒的《春秋》为政治指导思想提供了理论论证.运用儒学的尊君、礼制等级和忠孝思想维护君主权威,儒家的德治教化束缚人们的思想的重要手段.通过汉武帝的擢拔,儒学终于与政权相结合,以后经过历代君主一再确认,儒学始终占据政治指导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
9、道统论:韩愈的道统论是基于其排佛倡儒的需要而提出来的.它的中心思想是儒家一向倡导的仁义道德.韩愈进一步提出,儒家之道不仅仅止于道德自觉的层面,不仅仅是一种内心的境界,而是要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所谓仁存乎内,义见乎行,心和行的统一才是道的全部.儒家之道是道德与政治一体化的最高原则.
10、敬天保民:由于天命不常,上天只保佑那些有德的人,天的意志又只能从民情中反映出来,因此,敬从天命,怀保小民是周公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周公任务做到敬天保民需要做到:①牢记商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不能贪图安逸,荒怠政事.②体察民情.③要慎用刑罚.周公的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思想使商周之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周公在对待天命的态度上是敬天从命,但又不盲目地依从天命.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人文主义的发展路向.周公强调从民情知天命表明他重视民众的力量以及民众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这一思想实际上开启了后代重民思想的先河.
11、性三品说:韩愈发展了儒家的人性论.人性的具体内容是“仁义礼智信”五德,按照是否具有和具有多少五德情况,将人性分为上、中、下等,相应的有三品之情.他认为人性是天赋的,不易转移,但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改造.这种改造的效果与可能因人性品级不同而有差异.上品之性自然向善,不用教化,中品具有善因,可通过教化使之向善.下品人不可教化,只能用刑.韩愈的人性论对以往的人性学说都做出了重要改造,对封建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与佛教的人性论形成对立.
12、性善论:是孟子对人性问题的看法.孟子认为人性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决定了人善的本性.性善是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前提,是人类社会全部政治、经济制度的基础.关于人性善的根源,孟子认为不是来自人的后天习得,而是产生于先验的无差别的良知良能.性善的基本内容就是理和义,表现为敬长和爱亲.孟子的人性论揭开了人性的一个侧面,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但是对于人性的认识从根本上是片面的,它忽视了社会实践对人性的决定作用,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孟子所说的人性是抽象的人性.
13、性恶论:荀子认为人性恶,并认为人的本性是先天造就的,否定社会环境对人性的决定作用.荀子从人的感官欲望、权势欲望的无止境说明了人性恶、人本性好利.由于人恶的本性,破坏了社会秩序和财产关系的稳定,社会道德也因此沦丧.所以,荀子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使人的欲望得到满足,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要时时刻刻抑制人恶的本性,同时,他主张在社会实践中矫正人的本性,化性起伪,最后达到善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