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汉朝怎样治理西域~快最好具体的 东汉和西汉 分开来说.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狗做题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25 11:05:27
汉朝怎样治理西域~快
最好具体的
东汉和西汉 分开来说.
汉朝怎样治理西域~快最好具体的 东汉和西汉 分开来说.
西域都护府位于巴音郭楞西北部的轮台县.野云沟乡和策大雅乡结合部距库尔勒市113公里,距轮台县城58公里,东经85 °04',北纬42°00',海拔高度990米,现已辟为巴音郭楞的一个旅游点,吸收中外游客之多.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在此设西域都护府,名为乌垒城(前名轮台国)是当时汉朝管理西域三十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当时西域都护由皇帝亲自任命,3年1替(也有延长和缩短的)从未间断,据《汉书》记载:西汉历任都护18人,其中立传可考的历史上著名的有郑吉、郑宣、甘延寿、段会宗、廉褒、韩立、郭舜、孙健、李崇、但钦等10人.当时轮台国是个城郭之国.都护府直接对其统辖,相当于现在的首府,似乎比其他绿洲城国和游牧行国的权力稍大.轮台王曾多次受皇帝亲召幸朝.汉朝另设置戍已校尉、戍部候等行政、军事、机构,对当地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封以王、侯、将、相、大夫、都尉等官职,他们均受西域都护府的管辖.
  在此有两处古城遗址:一处是乡政府东面1 公里的一座小方城池,被水流冲刷过,城垣仅存1米,夯土干打垒建筑,建筑材料为黄沙土 、防潮层,拉筋建筑材料为胡杨树枝,每0.33 米为一叠层,周长约百米,城内散布着青灰色陶片,有白色的刻画点云纹和水波纹,城东有一城楼,南有城门.另一处古城遗址在乡政府东面10公里公路北侧,当地人称白土墩,估计是烽燧,1928年我国著名的史地专家黄文弼先生在上述两处遗址上发掘出一些存贮粮食的陶罐,认为是西域都护府设立时期士卒在这里屯守的用物.黄文弼先生还在野云沟乡东北300米处发现了另一处较大的遗址,可惜现已辟为农田,他在所著的《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中写道:“野云沟村南约半里,有一高阜,面为深沙堆集,上生芦苇,间有红陶片”.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中原骚乱,匈奴乘机统治西域,各族人民不堪敛税重苛的虐待,向东汉武帝请求3次,18国国王以送儿子到洛阳学习当人质真诚誓言.要求内属中原,刘秀在立足未稳之时,十分不情愿地将西域都护府迁往龟兹 乾城(今新和县境内).
  汉代西域最高军政长官.西汉时,都护为加于其他官号上的职称,多以骑都尉领其职,秩比二千石;东汉时为单任官职.武帝、昭帝时常在渠犁、轮台屯田,置使者校尉领护,以供应往来使者.宣帝地节二年(前68),遣侍郎郑吉屯田渠犁,与匈奴争车师,有功,迁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诸国.至神爵二年(前60),匈奴日逐王降汉,使郑吉发兵迎之,“北道”亦通,遂以郑吉为骑都尉,兼护车师以西“北道”诸国.因总领南北两道,故号都护.都护之置始于此.西汉时,都护治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北),与渠犁田官相近,屯田都尉属都护.都护开幕府.属官有副校尉,秩比二千石;丞一人;司马、侯、千人各两人.都护职在统领大宛(今苏联费尔干纳盆地)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伊犁河流域)、康居(今锡尔河中游地带)等行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乌孙与汉结姻,故尤亲倚都护.自郑吉至王莽时,连置都护不绝,前后凡十八人,姓名见于史册的有十人.宣帝时有郑吉,元帝时有韩宣、甘延寿,成帝时有段会宗、韩立、廉褒、郭舜,平帝时有孙建、但钦,新莽时有李崇.至新莽末(公元23年左右),西域乱,李崇没于龟兹,遂罢都护.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公元45),西域十八国请复置都护,光武帝不许.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始以陈睦为都护.次年,焉耆、龟兹叛,共攻杀陈睦,遂罢都护.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将兵长史班超平定西域,遂以班超为都护,驻龟兹境它乾城(今新疆库车附近,其址未详).十四年,班超还洛阳,继任者有任尚、段禧.安帝永初元年(107),西域乱,征禧还,自此不复置都护.至延光二年(123),以班超为西域长史,复平西域,遂以长史行都护之职.
  汉朝设立的西域最高行政军事长官.西汉宣帝第二年(公元前68年)派侍郎郑吉屯田渠黎(今新疆尉黎一带),与匈奴争夺东师,使护卫鄯善以西“南道”诸国安全.至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逐日归降汉朝,郑吉派兵迎之,宣帝又命郑吉监护车师西北方(北道)各国的安全,因总领两道,遂号都护,此后“都护”就成为西汉派驻西域的最高长官的正式官名.西域都护官秩二千石,相当内地郡守,其下设副校尉、丞、司马等属吏.西域都护的设置,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了民族间的团结和经济文化交流,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同时,因其在当地实行屯田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域农业生产的发展.王莽时期撤除,东汉或设或撤,安帝永初元年(107年)撤除.